第882页

正德皇上远出二十里地,冒着漫天大雪来迎接他了。

杨凌连忙跳下车去,提着袍裾向前便跑。前方的御辇也看到了杨凌的车队,刚刚停了下来,一见杨凌赶到,仪仗左右一分,金瓜武士们让开一条道路。

杨凌匆匆奔至御辇前,高声叫道:“臣,杨凌,参见皇上!”说着,杨凌一撩袍襟,跪倒在洁白的雪地上。

仪仗两旁,是骑着马的将军,后边,是坐着轿的文官,一个个都迎上前来,静静地看着他。雪,还在无声地飘落,御辇前两个宫娥用金勾挑起了黄龙锦帘。

正德皇帝头戴翼龙冠、身穿团龙袍,笑吟吟地从里边走了出来,沿着御辇的朱漆木阶飞快地走下车来,一把扶起杨凌,欣然上下打量着他。

两人四手相握,满面欣喜,弥弥密密的大雪就在两人身边、面前如蝶片儿飞舞。正德朗声大笑,使劲摇了摇杨凌的手,只说了一句:“走,咱们回去。”

正德说完,拉着杨凌的手转身便走,杨凌吃惊道:“皇上!”

“登辇!”正德不由分说,拉着杨凌并肩走回御辇,黄龙帘儿就那么挑着,一摆手道:“摆驾回宫!”

大队人马就在原地转向,浩浩荡荡返回京城。御辇稳稳地行往京城,杨凌和正德并肩坐在明黄缎面的龙榻上,只见两人促膝交谈,时时传出阵阵大笑。两旁佝着脖子骑在马上的将军们满面艳羡,可是却没有一人腹诽非议。

开疆拓土之功,那是谁都能立得下的么?若是任何一人,能把河套平原从鞑靼人手中夺回来,都是一件盖世奇功。更何况还说服朵颜三卫,使辽东之地尽数回归大明,从瓦剌人手中得到金山山脉,打开了西域通道,这样的功绩,还有第二人么?

满朝文武、皇亲贵戚全部出迎,皇帝亲自迎出京师二十里,携威国公同乘御辇回京,这样的殊荣,人家当得起。欢迎仪式无比隆重,大雪漫天,京师九门洞开,满城百姓相迎,杨凌风风光光回到京城,直趋金殿,特旨君前免跪、龙庭赐座。

杨凌坐到椅上,向焦芳瞧了一眼,焦芳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杨凌暗暗放下心来。

要开拓极北边疆,非王爵之身、享专断之权、领独立之军不能成事,然而拥兵在外,实是君王之忌,所以杨凌想一步步来,第一步就是倚功讨封王爵,第二步才是说服皇帝。

大明的异姓王只有两种结局,一个是在京里做无兵无权的逍遥王,比如徐达;一个是分封到皇朝眼中可有可无价值不大的八荒极远之地守边,比如沐英。

问题是依照皇帝对他的感情和倚重,断不会让他去边塞。别人代为讨封的话,形同鼓动皇帝放逐他。要知道皇朝的人大多除了中国不知番外之事,在他们眼中,除了通过苏武牧羊的故事知道了北海(贝加尔湖)这个名字,对那里的印象只有:极寒、穷荒、杳无人迹、不毛之地。

总之,那是野人和罪人才该待的地方,漫说封个王爷,封个皇帝也不去,去了喝西北风么?那种皇帝怕还不如霸州胜芳镇上统治一百多人的“大顺国皇帝”赵万兴呢。然而自己主动讨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