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页

正德皇帝满六七十位官员当成了摆设,也忘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和杨凌唠起了家常,刘瑾看着心里泛酸:“幸亏咱家把他挤兑下去了,要不然以皇上的圣宠,还有我混的份嘛?”

刘瑾向前一步,细声细气儿地道:“皇上,吏部都给事中在朝堂上论及朝政,一言不合竟大打出手,这可真是岂有此理,把朝廷的体面都丢光了。”

刑部给事中刘云凤立即一弯腰,沉声说道:“杨慎年轻识浅,德行不足,动手打人惹起事端,实在不成体统,下官弹劾杨慎有失官仪,应予罢免!”

旁边一大帮已投靠刘瑾的官儿立即纷纷应和:“是呀是呀,朝廷命官尚且不守法度,何以服天下?杨慎仗势欺人,皇上该当严惩!”群情汹汹,越说越是严重,大有不驱杨慎,似乎大明就要国将不国了。

正德听的皱起眉头,满脸的不悦,刘瑾大喜,刚要趁机进言挤兑那个小混蛋走人,杨凌忽然哈哈一笑道:“屁大的事,至于么?”

轻描淡写一句话,那些给事中们立即闭了嘴。杨凌拱手道:“皇上,臣记的托孤大臣、三朝元老、当今首辅大学生李大人,不但曾在皇城内夺马鞭怒笞国舅爷张鹤龄,还曾在金殿上夺了金瓜武士的兵器,满大殿的追杀,先帝感其一片真性情、忠心于国事,不但未曾严惩,还多次予以安慰嘉勉。杨慎十三岁进京,就甚受李大学士青睐,不但收入门下,还以小友相称,呵呵,这还真是同为性情中人,连行事作风都如出一辙,杨慎才华出众,年轻有为,他资历尚浅,论及国事时却不计较个人得失,实是皇上之福,如果好好栽培,将来必为我皇肱股之臣呐。”

正德一听眉头顿时舒展开来,可不是嘛,李东阳在金殿上还提着金瓜打我舅舅呢,在文华殿打架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他看看刘瑾,刘瑾哈着腰还没起来呢,也不能不给他个面子呀。

正德把袖子一拂,瞪起眼睛道:“瞧瞧你们,一个个衣冠不整,毫无仪容,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一定要动手,动手若能分出个高下,那朕还要你们干吗?调群大汉将军来做六科不就完了么?一个个的吃撑着了是不是?去!杜甫啊,一人发把木锹,给朕扫雪去,三大殿啥时清理干净了啥时走人!”

“奴婢遵命!”杜甫连忙领旨,六十多个给事中全都被带出去,一人发了把锹给皇宫扫雪去了。正德道:“太皇太后病体沉重,朕还要回宫探望,你们也都散了吧。”

他匆匆走到门口,忽又回头道:“嗳,对了,杨卿入宫,有何要事见朕?”

杨凌刚刚直起腰来,忙又弯下去道:“回皇上,是永福公主殿下,召臣晋见。”

正德眼珠转转,似笑非笑地道:“喔……嗯嗯,朕晓得了,你去见永福吧,朕先回宫了。”

刘瑾听说杨凌是永福公主召来的,立即猜到是为了选驸马的事,他在心里暗暗咒骂了一声:“这个杨慎好大的福气,要不是杨凌恰巧入宫,咱家今日就能趁机把这小子从吏部赶出去!哼,来日方长,杨凌已经不在朝了,我看他能护你多久。”

刘瑾皮笑肉不笑地道:“威国公、三位大学士,咱家司礼监还有些事情要忙,这也告辞了,呵呵,再会、再会!”

看着刘瑾两袖飘垂,大摇大摆地走出殿去,杨廷和重重一叹,摇头道:“国公,自你离开朝廷,如今的天下风云已变,刘瑾越来越……”

他怀着一丝希冀道:“国公年纪尚轻,就此离开朝纲,实在令人惋惜。皇上对国公信赖不减,如果我们三大学士同时进谏请求,皇上一定会破例允许国公重涉朝政,不知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