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页

众人闻言大喜,受高文心这一刺激,夫人的精气神儿好像回来了,看到高文心也记起了孩子,知道为相公好好抚育后代才是为人妻的正责,口气松动,似乎已消了自尽殉节的念头。

“多谢夫人成全,文心……文心终身感激。”高文心说完,一把抱住幼娘,两个人相拥大哭,哀哀之声令人心酸。

高老管家抹抹眼泪,赶紧出去张罗了。小妾过门儿,哪有那么多讲究,领进门来便是家里的人了。如今夫人说要送六礼,下文聘,那是把小姐当成平妻了。

小姐官宦世家、年轻貌美,又是京城闻名的女神医,可是命运多舛,家门中落,沦为侍婢,又被未婚夫婿一纸休书,惹得乡邻间不知多少风言风语。

如今小姐既铁了心要嫁给老爷,大夫人又开口许了她平妻之喏,小姐就是国公爷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虽说一进门儿就守寡,可国公爷的夫人是一品,那是几世修来的福分呐。

高管家是高家的老人,听了这消息又是心酸又是高兴,尤其是小姐这一来,夫人消了殉葬的念头,老爷虽走了,这个家还在,作为操持管理着这个大院的管事人,他能不高兴么?

这喜事,怎么也得办的风风光光的,可不能让小姐再委屈了。

高老管家虽见多识广,也听说过活人和死人、死人和死人成亲的冥婚,可是具体仪式他也不清楚,仓促间想找个懂行的也不容易,而且家里现在也离不开他,于是高管家忙唤过两个家丁,派了去邻近几村保甲里正那里打听,寻找鬼媒人,要给小姐和杨大人的亡魂,办一场轰轰烈烈的鬼婚了……

※※※

杨凌遇险的消息是八百里加急,来的快,直到今天,蜀王禅位于世子的奏折才进了京,奏折里讲述了禅位的理由,恳请皇上恩准,又详细叙述了在平息都掌蛮之乱后,杨凌如何大智大勇,破解了庶子朱让槿陷杀世子的阴谋,保住了蜀王一脉的贤誉,奏请皇上褒奖杨凌。

那信中并未提及朱让槿有可能与某位藩王共同勾结,蓄意造反的事。那件事只是朱让槿的一面之词,没有任何证据,焉知不是他胡乱攀咬。

若说可疑,那只有宁王了,可是从杨凌派布天下的番子们送回的情报看,江西宁王那儿除了乡下到处闹土匪,城里帮派林立,弄的乌烟瘴气之外,宁王爷整日里花天酒地,没有丝毫异动,你还真拿他他没办法。

二来虽说蜀王府出了个不肖的朱让槿,可是朱宾翰和朱让栩确实十分贤明,一旦牵扯上造反,这两位就得被撤藩,押回京师幽禁起来。于公,突然改变四川百余年来的政治格局,在此微妙时刻,势必造成动乱。于私,天下间鱼肉百肉、祸害地方的藩王多了,偏偏把一对贤王给关起来,杨凌心里也觉的不公。

最重要的是,如果此事公开上奏,又指不出和哪个藩王勾结,真正的叛乱者势必有所警觉,更加伪装小心,想抓他的把柄就难了,而且也要吓的其他藩王疑神疑鬼,有些藩王怕皇室怀疑到自己头上,受了无妄之灾,为了自保,受有心人一鼓动,没准儿就来个称下手为强,不想反的也反了。

政治上的事就是这样,一件事处理不慎,不但会产生后患,在其他势力的操纵推动下,还会产生衍化其他难以预料的后果,有此考虑,杨凌和朱让栩才商量议定,暂时瞒下此事,待杨凌回京后再同皇帝私下计议,因此正德还不知道其中详情,看了这封信,正德更加郁闷。杨凌是他派去四川查蜀王谋反案的。杨凌在攻破九丝城,取得平蛮胜利后将捷报飞呈京师,奏折中就已经为蜀王释疑,详述了金砖乃都掌蛮阿大王效仿天子所为。

他受人吹嘘奉承,自立为王,置龙椅、着龙袍、铺金砖,为了像模像样,这才花重金购买的,事情是办的大白天下了,可他也因此送了性命。如果早知会有这种结果,正德皇帝宁可自己当初不曾下过那道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