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

一夜不曾歇息,又跋涉不休,杨凌也有些疲倦了,可是这些日子练武不歇,尤其是正宗的武当内功,对于休身养性、强健体魄,实有说不出的奇效,加上没有亲自作战,杨凌看起来比许多士兵要精神的多。

安排了士兵守卫,同时令大部分士兵就地安营暂且休息,等一切忙完了,杨凌和汇聚过来的诸将登上了大都都山对面的一座小坡。雾气仍不消散,大都都高约四五百丈,云雾缭绕中难见模样,一个将领忧虑地举手试了试风向,说道:“大人,看这样子,一会儿怕又要下雨,大雨一下,山洪便来,我军在山下,敌人在山上,如果趁机冒雨攻下来,对我军大大不利。依末将看,不能停歇,应该一鼓作气,立即攻山。”

李泽也道:“如果战事拖久了,恐怕九丝城的援军就会赶到了,最重要的是,还有一座印耙山,由于在都都寨后,九丝山前的崇山峻岭里,我们一直没有派兵围剿,他们那里有岔路通往九丝城和都都寨,距离这里尤近,只怕不久援兵便到了,想来他们顶多派出两千人,正常的情形下倒不惧怕,可要是下起大雨来,那就难说了。”

看那天色,杨凌也觉得怕是又要大雨滂沱了,这时代没有气象兵,谁会在几日之前就算出今天的天气,可这种天气要攻山根本不可想象,现在漫天大雾,什么也看不见,蛮人只管从上边丢石头就能伤人,官兵如何作战?

周围的地貌地况,以及印耙山和都都寨之间的路径杨凌倒是全装在心里了,他闭目思索片刻,向李森问道:“我们带了多少存粮?”

李森道:“够吃一日半的。”

杨凌背着手踱了一阵,问道:“哪位懂的天象,看这天气能下多久的雨?”

最先提出大雨将至的裨将拱手道:“大人,末将略知一些,看这气象,恐怕又是一场暴雨,不过前两日刚刚下过大雨,而且这场雨看来极大,不会下的太久,下上一天,也就是最长了。”

杨凌目光闪烁,沉吟说道:“大雨一下,山洪暴发,远在九丝城的蛮人,主要道路有宋总兵守着,他们是来不了的。可虑者唯有印耙寨而已。此时如果攻山,首先伤亡难以计数,而且久攻不下,半途下起暴雨时,我军如何自处?恐怕那时蛮子趁机下山,我军就要全军溃败了,在这险恶的地形下,大军一旦溃败……”

他忽地停下脚步道:“用兵应出奇制胜,但是我军胜利在望,此时冒着全军大败的风险,殊不值得。传令,三军立即移居大都都四周的高处,将它团团围住,围而不打,直待大雨过后。粮食要省着吃,万一雨势连绵,就不好办了,粮食至少要够两至三天的。”

他想了想,又道:“印耙山在深山里,本想抄了都都寨,进兵九丝山时再对付它,如果它派援兵自己送上门来,那是最好不过。李泽,你率部退出都都寨,立即赶往船船石,印耙寨的蛮人如想来援,那是必由之路。”

杨凌唤过李泽,就在地上画出地形,又详细安排一番,李泽领命而去,在杨凌的命令下,大军开始向高处开拔,占据大都都山四处险要高坡。半日之后,暴雨倾盆,密如帘幕,雨点又大又急,打在手上都肌肤生疼,人若站在雨中,双目简直难以视物。

见此天威,众官兵将领不由骇然变色,如果早上冒险攻山,半日之内拿不下大都都,这一阵雨只怕就要帮了蛮人的大忙,数万精兵全都要葬送在这儿了。

雨下到落暮时分便小了些,但是随着牛吼般的声音,四下汇聚的山洪又在山脚下咆哮碰撞着,激流混浊,夹杂着碎石、倒木奋力挣扎着,向远处泻去。

这样的情形,谁也别想动手打仗,也勿需担心山上的蛮子会下山偷袭,连续攻山两三天的明军倒头大睡,倒是好好的休息了一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