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瞧见杨凌带了几个衣衫褴褛的色目人进来,柳彪带了几个人匆匆迎上前来,杨凌笑着摆手制止他施礼,看着那些已经初具军人气质的新兵发射火器。

这些兵丁大多习过武艺,有一定的冷兵器基础,所以厂中重点训练他们对于弓弩和火铳的使用,只见这些士卒举枪平射,“砰砰砰砰”一排响,硝烟弥漫中前方几十米外树立的人形靶子有些已被打的七倒西歪。

杨凌赞许地点了点头,柳彪见他神色也不禁露出矜持的笑意,火者亚三瞧见了好奇地道:“大人,您的士兵使用的火器是不是稍嫌笨拙呢?不但装填弹药要费时费力,而且射程也不远。”

柳彪几人闻言颇不服气,他轻蔑地看了这个黄发碧眼的番人一眼,要不是一时猜不透他和厂督的关系,定要呵斥一番了。

杨凌听了却不禁心中一动,火枪的射速和射程问题一直是制约它发挥更大作用的瓶颈,可是杨凌却不懂火器,他曾对神机营中的火器工匠提过现代火器和子弹的一些原理,不过以那时的工艺水准和火药显然还无法做到。

杨凌迫于无奈,才大力发展一窝蜂的火箭发射器,这样在城市近战中他的军队也足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了。这时听了火者亚三的话,他忽然想到,莫非这位传教士会制造更先进的火枪?

杨凌转身笑问道:“教士先生可有什么高见?”

火者亚三自从知道他的身份,就知道自己能否被大明朝廷认可,公然在大明传教几乎完全取决于眼前这个人了,是以上前一步,立刻卖力地解释起来。

可是他的中文水平有限,说些平常的社交语言还没问题,一涉及专业术语,有些话就语蔫不详了,火者亚三急不耐,瞧见旁边一个番子背着一枝火铳,便向他要过来,端在手中向杨凌解说。

那时明军使用的火铳又叫火门枪,火门枪结构很简单,发射一般需要两个人,一个装入火药,椿实,再插入铁弹或铅弹,然后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点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

这样好整以暇的发射方式自然不适合战场上千军万马混战的场面,后来就改由一人操作,不但射击间速更加缓慢,而且士兵一手持火铳,一手持引火物,根本无法瞄准。

火者亚三说的方法是用一根可以缓慢燃烧的药捻来引燃火药,只须一个很简单的击发装置便可,改造起来并不难。

这样士卒就可以双手握枪,准确度大为增加,而且那种加长的特制枪管可以装填更多火药,发射的弹丸产生旋转力,射程和射击速度为之大增。

柳彪身边几个教授火枪的老兵大多身兼工匠职责,一听火者亚三嗑嗑绊绊说出来的方法,脸上不以为然的神色顿时一扫而空。

杨凌对他口述的机械还是不太明了,不过觑见那几个军火工匠的神色,已知道火者亚三所说的法子必定可行了。

杨凌听他说完这种火蝇枪的原理,突发奇想,忍不住对火者亚三说道:“教士,如果把那火绳再改进一下呢,安装一块小小的火石,用摩擦产生的火花引燃火药,速度恐怕还要快得多吧?而且雨天也能使用了,你认为可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