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页

天下[校对版] 高月 1568 字 2022-11-12

高仙芝愕然,他听张筠说过,哥舒翰也将同时升为郡王,怎么会变了?高仙芝不由向张筠望去,恰好张筠也正向他这边望来,向他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对他的支持。

高仙芝最早是找了李林甫为靠山,但他被调离安西后,恰好李林甫也遭遇到杨国忠的强劲挑战,偏偏高仙芝又出任杨国忠主政的剑南节度使,在高仙芝上任之初,正逢鲜于仲通被南诏军击败,剑南军损失大半,剩下不足两万人,李隆基命他就地募兵,可他却得不到了蜀中地方官员的支持,募兵异常艰难,他几次向李林甫求救,皆没有效果,万般无奈之下,高仙芝求助于户部尚书张筠,结果在张筠的支持下,不仅杨国忠改变了态度,李隆基也下令关中十万府兵南下剑南,这样高仙芝得以在蜀中募兵八万,再加上十万关中军和两万剩下的剑南军,一共二十万大军,高仙芝与南诏吐蕃联军激战近五个月,终于在安戎城一战大败南诏吐蕃联军,杀死吐蕃神川都督,夺回了极具战略地位的安戎城,逼吐蕃军退回神川,而南诏军也损失惨重,阁逻凤最终走投无路,被迫向唐军投降。

可以说正是张筠在关键时刻助了高仙芝一臂之力,使高仙芝最后大胜,奠定他在剑南的地位,高仙芝也由此对张筠充满了感激,张筠也对他多加笼络,在相国党即将分裂之际,高仙芝便慢慢向张筠靠拢了。

高仙芝心中充满了疑惑,张筠明明告诉他,哥舒翰也将被封为郡王,现在怎么会有变故,哥舒翰的语气也不像是开玩笑,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事?

或许是吸取了宣读前一本的教训,吉温在宣读安西军的表彰决定时,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到一刻钟他便宣读完毕,但满朝文武对安西的封赏引起了一阵惊叹。

‘赏钱八十万贯,绢三十万匹!’这些还是次要,关键是对安西有功将士的升职,仅中郎将便有四百一十五人,郎将更是一千二百人,荔枝守瑜、荔非元礼、李嗣业、段秀实四人更是被封为节度副使,自中唐以来,似乎没有哪支军队能这样大量封官。

安禄山也大吃一惊,他一直关注李庆安的封赏,却没有去关心安西军的赏赐,在他想象中,无非就是多给一些赏钱,而这些赏钱也是个额度,最终还是要安西自己拿出来,他却万万没想到,安西军的军官们竟能如此广泛提升,令他嫉妒不已,若早知道,他一定会大加阻挠,无论如何,他才是大唐第一节度使,他怎么能容许李庆安凌驾于他的头上呢?

可是现在已经晚了,安西军已经获得了巨大殊荣,安禄山的心中如猫抓似的难受,脸色阴沉如云,连最起码的恭喜话也没有了。

兵部的表彰宣读完毕,大殿中一片嗡嗡之声,大家还在议论安西军得到的荣耀,这时殿中少监崔平高喝一声道:“殿中安静!”

大殿里霎时安静下来,下面是要封赏主将了,剑南军的主将高仙芝和安西军的主将李庆安,两人应由李隆基亲自封赏。

李隆基看了看手中的封赏顺序,道:“高仙芝!”

“陛下有旨,高仙芝受封!”

高仙芝连忙起身,走到大殿中间躬身道:“臣高仙芝参见陛下!”

李隆基微微点头道:“高爱卿忠勇为国,平定南诏之乱,收复云南,有功于社稷,你已为剑南节度使、姚州都督、安南都护,朕再封你为安南郡王,开府仪同三司,校检工部尚书,实封五百户。”

崔平又将李隆基的任命大声重复了一遍,尽管这是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但高仙芝正式被封为安南郡王,还是使含元殿中响起了一片低微的惊呼声,哥舒翰更是嫉妒得眼中冒火,拳头捏得嘎巴响,这个刺激对他太深了。

安禄山心中也一阵不舒服,他虽然被封为东平郡王,但他却没有得到开府仪同三司一职,一般而言,封了爵位或职事官,也要封一个相应的文散官或武散官来对应,郡王是从一品,那就应该封同样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或者骠骑大将军来对应,安禄山封的便是骠骑大将军,而高仙芝却封了开府仪同三司,按照文高武低的惯例,高仙芝也就比他安禄山稍稍高了那么一点点。

李庆安心中也略略有些紧张起来,虽然他嘴上说并不在意什么郡王,可实际上他很在意,他现在的身份是李建成的后人,这个郡王的封号对他来说是极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郡王的封号也就可以视同他为李氏宗室,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册封,向安禄山、高仙芝都只能被称为异姓王,那李庆安叫什么呢?同姓王?没有这种称呼,偏偏他又姓李,那只能是默认他李庆安为李氏宗室了,否则,李氏怎么能有两王呢?当然,或许李隆基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