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一赔就是两千万

车子不够好,那就路来凑。如果还不行,那就在同等造车投入的情况下,看看牺牲车子的续航力,节约下来那些系统冗余,能不能先提升一下车子其他方面的性能指标?如果可以的话,那就果断造这种畸形指标的车,然后靠着高速公路两旁多造服务区、多放加油站解决续航力问题。

历史上意呆利人的主力舰,同等投入同等吨位,纸面战斗力看起来都比英德美的货色要强,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意呆利人在地中海小澡盆里战斗,可以彻底无视续航力指标,甚至连抗浪性都不用考虑,把吨位拿来干别的么,

顾骜有这么gāo zhān远瞩的战略资源配置眼光,突破时代的技术限制,比ěi guo lǎo走得快几步,也就不奇怪了。

……

马风把技术路线的演化、整体项目各阶段修修补补的考量,跟顾骜全盘推心置腹地彙报了一番,也算是倾吐了这两年心里憋着的郁闷,展示了自我的价值。

顾骜看得出来,执掌“天鲲黄页”和“alibaba”的这三年多,马风这家伙成长很大。

关键是团队管理的凝聚力,真正练出来了。因为这两门生意,至今为止都是丝毫不赚钱,也没分红的。从建设那天起,那点销售额就远不足以摊销掉维持这么一套营销系统所需的成本。

在一门生意很赚钱的时候,对老闆的团队凝聚力、号召力是没什么考验的。因为员工的利益和老闆的长期利益是一致的,你只要绩效奖金髮得勤快,谁都打了鸡血一样跟你干。

而一门生意一直赔本的情况下,绩效奖金肯定是没法发了,也没法很好很公正地考核。这时候只能是你完成了战略阶段任务,给你奖励个几百股公司股票,如果是高管可能一年奖励个几千股上万股{一股内部价也就几美元,毕竟不是上市公司}

1988年到1991年,互联网经济都还不存在呢。

历史上互联网流量思维、靠流量给估值的资本评价体系,要到1994年,网景公司的案例出来之后,才被圈子里逐步接受。{网景公司是做浏览器的}

就算现在有了顾骜这个变数的蝴蝶效应,未来可能会加速互联网标准的整合和普及,那么所谓的“互联网流量估值体系”,最快也要92年下半年或者93年初才会在华尔街流行起来吧。

至少在马风吃土的那几年里,业界是没有人会理解他的,他只是基于相信顾哥交代的生意肯定有前途,而讲故事讲情怀画ppt激励手下团队。

结果硬生生把这厮世界级的cpo潜力开发了出来。

这中间,走的人也很多,主要是美国人,但哪怕是当年他从中国带来的助手、心腹,也有走的。

去芜存菁,沙汰留金,最后还剩下留在alibaba的,多半脑子都有点轴,用典型圈内的话来说,“狐狸知道很多事,而刺猬知道一件大事”,那么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刺猬,都是狂热相信顾爷预言了会牛逼的事情就一定会牛逼,就算三年不发奖金将来肯定也有前途。

统统被马风xi nǎ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