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两条腿走路

在研发环节就搞内部竞争,这在87年绝对是罕见的,因为软体业眼下还没有形成垄断的超级巨头,光是外部其他公司的竞争,就足够鞭策软体开发者不断前进了。

后世内部竞争激烈的,主要是腾云这样的公司,已经形成垄断了,才自己搞自己。

要不就是华为那种因为供应链安全问题,需要备胎计划的,所以搞两套,一套留着。

但顾骜却很有眼光,他知道他接手之后的第一代乃至第二代电脑,都还需要这个过程。

因为一旦面临微软的开放式作业系统竞争后,如果封闭式作业系统品牌的生态还没起来,来捧场的外部分包商可能不够。这样,指望自然竞争是不可能的,不引入左右互搏的内部竞争,就有可能把比较残次的产品放到市场上去。

当然了,顾骜也不会盲目持续竞争,那样既会过度浪费资源,也会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不够简洁。

试想一下,要是一群消费者,在官方的软体销售渠道里,同时看到一个office和wps,然后各自做了不同的选购,将来却要面临不同的优化方向、不同的用户习惯,万一用到后面不顺手想换,还要付出重新学习的成本,那肯定会失人心。

办公的东西,简洁统一最重要,这是工具,不是游戏,工具要的就是垄断和标準化,而不是花里胡哨可玩性。

所以,这种内部竞争,应该是只持续到小範围试点投放结束后、分出优劣胜负,就立刻中止。

然后all-支援那款在小範围试点内测时表现胜出的产品。

这种思路,有点儿像后世互联网时代的a/b测试和“儘快投放,快速迭代”研发思路。

a/b测试这玩意儿,不是互联网行业圈内人,或许不太了解,稍微说几句。

这玩意儿主要是facebook的小劄用出名的。在21世纪初之前,软体行业是比较讲究理性设计的,早期研发完成后,后续的测试也是很严谨的,基本上项目经理怎么要求怎么来,跟设计不符的就是bug。

但是随着互联网产品更多偏向娱乐消费和社交,偏向“体验”之后,其实最初设计得太严密就不是好事儿了。因为100项目经理前期论证的模式,只适合那些对错分明的问题。

可是体验这玩意儿,是没有对错的。就像很多公司的测试部门,对着test-case的时候,你能说出一个功能错没错,但你说不出一个功能漂亮不漂亮、舒服不舒服。

这玩意儿太主观太见仁见智了,你指望不了项目经理每次都跟主流审美站在一起,所以哪怕你希望你的人都跟腾云的工程师一样,“每次都刻意站在小白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也不一定奏效。

这不是同理心的问题,而是精英是无法靠意淫来意淫出小白究竟是如何想得。

后世大约06年前后,facebook流派开始扩散出来的a/b版测试,这时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工具了。它不需要项目经理再去设身处地把自己装作小白,而是直接把好几个各抒己见的外观、ui更新内容,小範围投放给几千几万个用户去用。巫界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