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过,如果是跟德州仪器相比,我们的综合加工成本能低20,而且良品率已经比德州仪器高了。”

洁净到纤尘不染的无尘车间外,一个戴着口罩的产线工程师,拿出一盘刚刚下线的样品,供顾骜检阅,旁边还放着目检的显微镜。而张仲谋站在一边解说。

视察的环节设置得很专业,目检显微镜旁边,还放着摩托罗拉去年靠德仪外协时自产的货色、以及曰本nec的对照代工品。并且每一批都有上百片,为了方便看出良品率和工艺稳定性。

毕竟只是拿出一两片品相最好的,那是看不出问题的,关键还是大批随机抽检。

在1986年,芯片代工业还是比较良莠不齐的,并没有后世消费者以为的那种“芯片光刻、封装还能有工艺瑕疵?不都是良品率99x以上的吗?”

这都是要台积电等公司,品控奋斗十年二十年,才能努力出来的结果,不是天生的。

这点上也不得不承认,后世湾湾人在做芯片光刻/封装品控方面确实有一套,跟曰本人几乎不相伯仲,而韩国人品控都不如曰本和湾湾。

顾骜原先对于这方面的技术细节也不是很懂,此刻是在产线工程师的指导下,才知道怎么看良品和工艺的高低。

抽检了一会儿之后,顾骜揉了揉酸胀的鼻梁,把眼镜从目检的显微镜上挪开,问道:

“目前我们出产一片68000的成本是多少?给摩托罗拉方面是什么价位?如果是自用呢?”

张仲谋听不出喜怒地解说:“半导体还是从曰本人那边进口的,所有材料成本核算下来大约40美元吧,我们结算给摩托罗拉是82美元,摩托罗拉对外的官方指导价是116美元。

另外,如果是我们直接扣下用于生产天鲲学习机,摩托罗拉给我们的授权价是96美元,相当于他们只收我们14美元一片的技术授权费,比对外便宜了20美元。”

顾骜应声反问:“我们毛利42、摩托罗拉毛利34?这么算来,摩托罗拉心也不是很黑啊。我怎么记得当初谈判的时候,摩托罗拉单片净利润远高于我们。”

张仲谋苦笑:“是远高于我们——这个42美元可不是毛利,还没扣除设备折旧呢。那么多光刻机、封装和配套设备。4个亿美元买来的东西,大约七八年折旧完。后续还有3个亿的设备,陆续到位,也要摊销下去。

我算了下,今年我们的年产能是500万片68000cpu,比较低,毕竟3月份才开工试流,而且厂子规模也要分阶段逐步完工。当年的设备折旧就要5000万美金,相当于每生产一片cpu,设备要折旧10美元。

另外,今年的全部薪酬、人力成本也要5000万美元,摊销到每一片cpu上,也要10美元。目前我们是1600多个员工,香江工资高,哪怕你找一个无尘车间的产线工人,一年全部成本加起来也要1万美元。有学历有经验的产线工程师,可能就是3万美元起步了。

目前,一线工人、产线工程师,家所有管理岗,大约1200人,总人力成本是每年2000万美元。还有400名研发人员,每年成本是3000万美元——但这些人都是必须的,之前你搞东芝那一下子,只是缩短了我们起步阶段与曰本人的差距,但后续我们要反超曰本人,我算过,这个研发投入是绝对不能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