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钱塘速度

有问题的只是那一小撮扭曲的家伙。

几天之后,经过粗略的勘测、设计规划,顾骜选中区片的三通一平、队员安置,就顺利开展了。

因为是临着旧市区的,所以路不用额外修,省了不少事儿。最多就是把吴越省工学院和朝阳新村北边那条路铺一下沥青。土地平整之后,直接就可以盖厂房了。

顾骜也没多关照,只是在找人设计的时候,要求把厂房盖得层数略多一些、结构狭长一点,宁可多盖几幢、楼层盖高到六层,并且多花钱造货梯(电梯)。

这也是考虑到随着城市的发展,最多十年之后,这里就不会是近郊了,而是核心市区。工业区迟早是要被搬出去的。顾骜估计cd厂最多活15年,然后就应该改成写字楼或者那些研发型产业园了。

厂房建造的时候超前一点,也免得15年后推了重建。因为厂房大多数是大开间大跨距的,中间采光很差,如果将来要改成写字楼的话,别人是不要的。

顾骜是个不喜欢大拆大建浪费的人,在他看来重复折腾出来的gdp毫无意义。正如靠房价涨炒出来的gdp毫无意义。

不过眼下就这么超前的设计规划,自然会带来建筑成本的上升,在地皮还没房子值钱的时代,颇有一些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人觉得不理解,还出于善意劝谏了掏钱的大老板。

对于这些良心设计师和淳朴施工方的建议,顾骜还是挺感动的。因为他知道,对方建议他盖方正的大平层厂房,是毫无利己目的的,纯粹是思想觉悟好、想帮甲方省钱。否则什么都不劝说闷头按照甲方的要求盖,还能多收设计费和施工费呢。

顾骜给了提良心建议的设计师和施工方负责人都礼节性地包了红包,感谢他们的直言,不过坚持了自己的规划理念,并且说这是为了防止长远的重复建设、他相信市区会很快扩张、工业生产部门未来可能要外迁。

听了顾骜的解释,设计方和施工方都肃然起敬,翘着大拇指赞扬顾骜是良心资本家,是真心来建设家乡的,有长远考虑,不是捞一票就走。

顾骜的良心名声,通过各种渠道越传越远,至少在本市民间很快散播了开来。前几年那些消息闭塞、不关心时政的老实市民可能对顾骜还不熟,如今随着他的产业正式回乡布局,他的知名度也就从圈内人迅速扩散到了所有阶层。

随着施工的进度,市里先把南边“朝阳新村”还未分配出去的新建六层小洋房,划出一些给搬出来的队员作为过渡期的安置房,把村民们感动得眼泪涕零。

毕竟他们得知,连市里某些局的公务人员,都还在排队等着分这些洋房呢(当然是分房后让大家租住,不是买下。如今公房都是让租的)。

他们这些农民,竟然因为生产队的地成了开发区,比市里的公务员还先住进了洋房、未来还保证优先雇工或者分开发区里的店铺门面,都感觉自己已经爽到了梦中。

“听说了没,有人说,京城那边中关村的农民,要是地被征了,想换个京城的市民户口,还得交两千块钱呢!咱这儿一分钱不花,就直接换成市民的户口了!仇副s长大好人呐!”

“钱?种地能有几块钱,现在乡镇企业这么多,就算是新厂子还没建好之前,去哪儿打点工不比种地强?你要是有力气,现成的活儿就在眼前——先去建厂建宿舍的工地上就地干个一年半载,听说现在盖房子工钱是日结的,一天就给四五块钱!就是费力气还危险。

成了居民户口,每个月粮油票肉票工业券足额发,有钱就能买到东西,还怕啥?而且洋房还不限电呢,只要你有钱,夏天想开多久电风扇就开多久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