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江东小儿不敢夜啼

另外,工程量和造假清单初步估了一下,设计方就向顾骜反馈,目前的600万美元,以及第一批1亿元人民币低息贷款,只够修完拍片计划中的几处景点。

主要是西洋楼、以及与之配套的万花园、大水法。还有长春园里的长春馆、福海里的瀛台仙山。整修的拍摄园区总共不到400亩,最多只占当年圆明园全景的一成。

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顾骜并不需要把圆明园彻底重建起来,那个工程太浩大了。毕竟历史上的圆明园可是巨型皇家园林,占地四五平方公里呢。

顾骜拍《末代皇帝》能用到的,充其量只是如今在京城还有未烧完遗址残迹的三四片楼宇和花园。至于其他已经彻底荡然无存的东西,电影里想做那种体现时光变迁风化对比的效果,也不可能做到,顾骜要是造起来,一是逾制,二来也是浪费钱。

他暂时需要的,只是一个吹嘘的噱头,并且占住这个坑,不是真把大笔资金砸到这种十年都收不回来的过度投资上。

后世2010年代,横店彻底把圆明新园按照1比1比例,重修100建筑和园区,那可是花了280亿人民币的基建投资。

即使考虑到如今人工极大便宜、地皮几乎不要钱、而且很多劳动保障、设计方面的支出也狂降十几倍、部分物价较低。造价师给顾骜初步算了一下,5年之内要把圆明园全景重修,那也要30多亿人民币预算。

因为80年代的材料和工程机械,并不比后世便宜太多。比如2012年的钢材价格与1982年相比,涨了一倍都不到。(算82年的计划外黑市钢材和后世市场价的对比。不能拿计划价比。80年代前期,钢筋计划价才七八百一吨,但黑市价依然要两千多。)

巨便宜的只是人力、土地和保险。另外就是木材和石材的价格极低,尤其是木头,80年代的优质木料都比钢筋便宜太多,而后世起码涨了几十倍。

综合算下来,顾骜先花500万美金和1亿人民币,勉强修3处楼宇宫室、配套景观,占全园10。就拍电影和占坑的角度来说,这些已经够用了。

如果要算更细的账,那当然是80年代优先修那些需要用到大量木料的仿古建筑最赚,其余不用到木头的,可以留到90年代慢慢造,因为木头是未来涨价幅度最大的东西。

萧穗因为要跟着顾骜的施工计划变动,实时微调剧本上的加戏,所以也全程跟进了顾骜的工作,每天夫唱妇随。

对于顾骜提出的“提前占住修圆明新园大义名分的坑”这一表述,萧穗一开始是不理解的。不过她已经习惯了老公的高瞻远瞩,所以这次直接就问了。

顾骜也给出了解释。

“目前占住圆明新园的修建授权,非常重要。因为国家政策不出两三年,就会调整。目前国家已经出台文物保护文件了,不许再批量出口文物换外汇。按照这个趋势,再过两年就不只是‘不许批量出口’,而是一律不许出口了。

国家的政策,总的来说是向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趋势发展的。到时候,京城的圆明园遗址肯定会正式建保护区公园。文化部也会严管地方上造赝品的审批权。要不是这次借着《末代皇帝》的尚方宝剑占便宜,以后凭什么让咱钱塘这种地方占这么大的旅游业便宜?不出十年,大伙儿都会意识到,这是一棵旅游业的摇钱树,到时候谁都想抢了。”

顾骜说的都是真的,因为后世横店想造完全体的“圆明新园”最大的障碍就是国家审批,文化部可以认为你这是瞎几把乱造、不严肃、亵渎。

之所以横店最后造成了,说到底还是因为后世谢晋94年拍《鸦片战争》时占住了坑,先把西洋楼和其他几座片子里咸丰、慈禧剧情用到的宫殿给造了,所以后续都能解释成“在原有基础和文化背景下扩建”。

而21世纪初,国内想抢夺“重建圆明园”这一文化和经济利益的省、市,又何止十个。那些地方之所以在争夺中都被文化部毙了,抢不到这个旅游业下金蛋的鹅,就是因为“历史底蕴”上输了一招,没抢到谢晋当年的先机。

否则,区区300亿人民币的投资,对于2010年代热钱多到烧包、没项目投资的房地产狂热者们,怎么可能限制得住。

这种项目要是抢到手,哪怕园区的旅游、餐饮住宿纪念品这些行业本身,回不了300亿的本。但是让所在城市房地产升值带来的增量,就绝对远远不止300亿了。地产挂帅时代时,这是绝对n多省市疯抢的。

同样,也是基于这一考虑,顾骜这次的项目,要求当地批的土地可是比建设所需大得多,哪怕一开始只建400亩的园区,也把整个圆明园所需的6000亩地都拿了——以后真要建6000亩的时候,那起码拿个几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