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一园两制

国门初开,国民不仅觉得美国日本是发达得跟天上一样,连印尼马来菲律宾,在时人眼中也是“发达的资本注意国家”。尤其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有钱人都是华裔,所以“南洋华侨”这个词当时在内地充满了无限想象力。

仇清提到庐山旅游部门能靠门票创印尼盾外汇时,眼神里那种热切的羡慕,顾骜是完全看得见的。

(注:印尼货币的官方称谓应该是“卢比”,因为他们觉得“盾”是从荷兰殖民者那儿继承过来的名词。但当地华人因为一直是经济统治阶级,所以说汉语时依然普遍用“盾”)

一直到97年东南亚被索罗斯掀掉之后,中国人才彻底觉得自己至少比菲马印发达了。

顾骜为了点醒对方,不由当头棒喝地打断:“你也别羡慕江州人,我就问你——你觉得,靠影视宣传,让南洋华侨来西湖旅游,收门票,这种成功可以复制么?”

“怎么不能复制?只要电影拍的好……”仇清不明就里。

顾骜抬手制止:“别想当然——你要搞清楚,电影的宣传,品牌传达非常重要,《庐山恋》宣传的就是庐山这个整体概念,进去之后一张票,一站式搞定。就算最后没有艳遇,那种沉浸式的美景体验,也让游客值回票价了。

可你西湖怎么搞?这是与城市融为一体的景点,你能做到把环湖十景公园全部打通、只收一次门票么?如果你要一个景一个景那么小家子气的收门票,游客的流畅体验、沉浸式氛围怎么办?还是说你准备让拍电视剧的人,把所有卖门票的景点统统报菜名一样强行植入一遍?”

顾骜几句话,就把对方反问得哑口无言。

仇清尴尬了几秒,连忙推了一下身边的那两个女下属科长:“愣着干嘛,还不把顾处长的金玉良言都记录下来!”

邱雪和郑霞连忙放下伺候人的角色,恢复到基层公务员开会的状态。一边写,一边暗忖:“这顾处长真是深不可测,都毫无准备,被局长逮了个机会求事儿,都能说出那么多门道来,真是信手拈来啊……”

其实吧,这也不怪顾骜信手拈来,只是他两世为人,在钱塘住了这么多年,一草一木都太熟了。本市后来的旅游业发展趋势,哪些是正道,哪些是弯路,他喝水吃饭的时候都知道得七七八八,所以完全不用准备,一说就是一堆。

换句话说,你就是找个后世穿越来的普通市民,再没文化,好歹也知道“把西湖边公园门票全部取缔、然后发展收费服务和购物才是王道”这个死记硬背的答案。

顾骜有见识,无非是对其中原理了解更透彻一些。

仇清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然后为难地说:“这可不好办啊,要是真把西湖十景的公园打通,只收一次门票,那门票价格起码比平时单个公园提高三五倍吧,不然岂不是亏了。

还有,景区周边有至少十万本地居民,公园扩大打通,岂不是把那些民居都圈进去了?难道要给里面的住户发免票的通行证?这样又有可能导致居民跟外地游客合谋,违规租借通行证逃票……”

仇清的自言自语,真是一听就很有时代特色。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寻找新增行政审批手段来解决——遇到麻烦,就想办法立个规章,多要几种介绍信。

恨不得证明“尼玛是尼玛”。

顾骜听了,免不了正色劝诫:“仇局长!不是我说你,这个思路就走到死胡同里了。发展经济不是你这么搞的,靠增加介绍信、那是官僚注意作风!要解放思想!”

仇清一惊,意识到对方更有能耐,倒也虚心认错:“顾处长是见过大世面的,是我想差了,那,要不咱就学习沪江同行的先进经验?

可他们完全不是收门票的模式,黄浦江边一个收费景点都没有,都是吸引外国人来购物创汇的呀。人家有十里洋场的历史基础,咱学不了啊。你总不能让我把西湖边全部放开了免费吧,卖纪念品根本赚不回来的,陈市长非撤了我的职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