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投其所好

一场例行的夜宴舞会。

宴会主人正是年高德劭的邵一夫爵士,宴请了港督麦理浩,还有一堆同属明州帮的富豪,如船王包玉钢。

邵爵士、包玉钢等五六个顶级大亨,都是解放前祖籍明州、年轻时在沪江经商的,抗战爆发后沪江沦陷于日寇之后,才辗转移民到香江。所以这一撮富商在香江也会自成一派,与其他如李地产的潮-汕帮各有体系。

宴请的事由,是麦督前一阵子刚刚去了内地的京城,觐见到了伟人,也探到了中方的口风。

所以回来之后,一大堆身家百亿的富豪,都需要从总督那儿了解将来各个领域的投资风险、哪些东西十八年后还能碰,哪些比较不该碰。

麦督也就几乎每周都有富商宴请。上周是潮帮,这周是明帮。

1979年的香江有钱人,对内地的态度是分层的。

中产阶级和小富豪们,普遍是看不起居多。尤其是那些只靠本港生意赚钱、开不起内地厂子、也不可能从开放中分到红利的人,内地政策再好关他们屁事。

而顶层的富商,因为已经知道97后新界是肯定逃不过回归了,所以开始有条件地亲善说得上话的内地来客,绝对不会像某些小说里那样嚣张不鸟内地招商引资官员。

再说了,正如很多顶级富豪,是不屑于在穷人面前装逼的,那是暴发户干的事情。他们只在次一级的富豪面前装逼,而平时则非常彬彬有礼。

(79年麦督见伟人后,已经知道了,他们最多只敢打主权和土地使用权托管之间的主意。82年撒切尔来,则是彻底放弃了。声明要84年才发,但后面两年其实是细节的谈判,并不影响主干。)

这种态度的分化,也不能全怪香江人,而是全世界都这样:赤贫和顶级富豪希望国际化和跨区竞争更惨烈一些,而中产阶级不喜欢。

毕竟越开放的世界,对顶级富豪意味着“可以把开支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对赤贫者意味着“至少能找到一份混口饭吃的工作”;

而对中产阶级则意味着“我好不容易有了一技之长可以卖-身卖得贵一点,结果要跟更穷地区卖-身价开得更低的人竞争”。

全球化的进程,一言以蔽之就是顶级富豪联合赤贫屠中产分田地的歌命进程,把中产阶级的议价空间压掉100块后,拿出其中几十块分给赤贫,剩下的富豪自己收下。

顾骜带着萧穗,乘着一辆从林国栋那儿弄来的车,一路转悠着上了半山。车子只是宾士,算不上多高档,却也是林氏事务所配的最好的了。

晚宴的邀请函,顾骜也是费了不少手脚关系,才弄到的。具体用了他手头的影视版权公司,以及汉乐电子的名义。

虽然这两家公司目前账面利润都只有几十万美元级别,跟今晚有资格到会的最底层富商,也差了一两个数量级。但顾骜有把影视弄回内地的特权,又有曰本电子市场的先驱名声,多少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有些事情,圈子里的人都是你懂的。

“顾先生和萧小姐是吧?里面请。”门口的女侍非常礼貌,给顾骜指了鸡尾酒会厅的位置。

顾骜搂着萧穗,自然而然地进场了。

萧穗有些紧张,没见过这么高档的场面。她只能靠得更紧一些,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被阔少包起来的女性媒体人。

别说,这样的女伴儿,在酒会上还是不少的,很多都是tvb的二线女明星,到了这里却像鹌鹑一样安静。

“别紧张,先拿两杯香槟,慢慢把人认全了。”顾骜安慰了萧穗一句,然后从一个托盘子的侍生那里拿了酒,分给小姐姐一杯。

顾骜有外交学院的训练,这两年认人的本事非常见长,完全不用跟其他来交朋友混脸熟的商人那般、通过交换名片才能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

正如大使馆的外交酒会上,基本上没人相互介绍。

全香江排名前100的富豪,照片长啥样顾骜都印在脑子里了,出来之前国内就给他培训过。他完全可以跟007电影上的詹姆斯邦德那样自来熟,不要名片就直接过去拥抱、然后喊出对方的名字、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