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技术标准制定权

“奥尔巴赫先生,对于你们已经确认的订单,我方当然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不过作为该领域的国内技术权威,为有关部分分担专业咨询意见,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今天带了技术评估人员来,希望能对后续的大批招投标定标,提供一些专家意见。”

在招投标项目中,谁都知道最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直接进入甲方的专家组。到时候甲方要的产品该满足什么技术标准,就全部可以按照对己方有利的来写的。

比如那些东南亚国家的交通部门,经常在路灯招标项目中,定个非常特殊的形状要求,美其名曰市政美观需要。

但公布要求后最多24小时就截标了,而且得封样品,临时开模具肯定是来不及的——用膝盖想想都知道,这摆明了只有局长的小舅子提前开好了模等着呢。(国内招投标法律比东南亚健全很多,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劳伦斯的算盘,自然是非常精明的。

“提供技术招标的咨询意见?那很好啊,这点我是欢迎的。”

奥尔巴赫一改此前的公事公办,然后亲自从劳伦斯身后的一名普莱克斯技术随员手中,接过了一份厚厚的技术案,然后他本人装模作样地大致翻了翻,发现侧重点跟一早中方提供的完全不同,然后就丢给了身后的技术官员。

“这事儿让三方的工程师去论证吧。”奥尔巴赫显然深谙“术业有专攻”之道。

劳伦斯急了:“奥尔巴赫先生!您不觉得我们的技术论证是非常严谨的么,早招投标方面,您不应该优先考虑外国人兜售的意见!”

奥尔巴赫两手一摊:“可是上午局长先生向我兜售的技术招标方案,侧重点跟你的完全不同——你这里并没有考虑能耗问题,而且两者相差好多倍。

中方甚至愿意对‘从天然气工业的尾气中,进行氦气联合制取’这个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能耗优化,工艺环节中的制冷需求甚至可以比你们的放宽40度。我完全看不懂你的卖点是什么。”

“这不可能!制冷要求放宽40度?地球上绝对不存在这样的氦气制取技术!这种技只能生产液氮吧!”劳伦斯彻底震惊了。

他在普莱克斯干了15年,虽然不是技术出身,但常识还是有的。

“那我就没有办法了,让三方工程师去论证吧。”

然后,一位能源部的技术官员,和劳伦斯带来的技术谈判随员,以及一个虚岁17的中国少年,就被单独关在了一间小会议室里,接受三方辩论仲裁。

……

一位几分钟前才刚刚跟奥尔巴赫握手庆祝合作愉快的中方官员,也就是外事局的局长,看到这一幕,内心还有些忐忑。

他抓过下属包处长,轻声而严肃地质问:“让那个小顾去真的没问题么?”

“局长,我们这儿只有他是技术人员,行政官员帮不上忙啊。只能相信他了。”包处长委婉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