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奸诈得人设崩塌

林国栋被顾骜的表现,杀得节节败退——不过也毋宁说是他一开始欺负内地人不懂行,所以开了个近乎讹诈的高风险分成。

顾骜只是把其中的水分一点点榨干。

“最后,我还想陈述一点事实:贵司对于专利维持费的法务成本估计过高。一开始你们认为后期在美法德日四国都申请专利、20年的总维持费成本可能要60万美元,并且以此为基调作为风险折算的基价。

我想说的是,年费是可以不交满年限的,如果我们觉得技术前景不好、或者其他国家有绕过我们技术路线的更好替代方案,只要我们弃权,后面这些年都不用交了。

我们本来就没指望膜式制取法可以领先20年,最多5年后,杜邦和巴斯夫说不定就能搞出迂回掉我们那种膜的新材料,我只打算赚5年的块钱,所以只要15万总年费预算就够了。这样总法务成本就从80万降低到了35万……”

“行了,别说了!”

这么谈下去,林国栋觉得自己就快成open-bo了,成本一项项都被客户分析干净了,还玩个屁。

他觉得顾骜肯定是个恶魔。

“这样吧,最后一口价!大家干脆点儿。货物出口额的15,技术授权费的30,作为风险款项。包处长,您觉得怎么样?”林国栋只想用天下最好的山珍海味,甚至是美女的樱唇,堵住顾骜的嘴,然后让包处长快点拍板。

顾骜这厮,太了解行情了。

包处长虽然不懂全局,但他察言观色还是看得懂的:“我觉得还可以再聊聊……”

林国栋又一咬牙,暗忖内地人估计只会卖设备,不会想到怎么直接卖技术授权,那就把后一部分的分成再降低几个点,以示诚意好了。

“货物出口创汇分成不变!对外技术授权费再降2个点!不用算了,如果通盘考虑,后一部分是绝对降不到5个点的。我可以把同行合同都拿给你们看!”

……

包处长和顾骜,又坚持谈判了两天,最后拿下了货物出口额12/技术授权费25的辉煌成绩。

虽然在顾骜看来,只要林国栋运作得好,未来还是大有赚头的。

但国家对这个条件已经很满足了。上面本来觉得砍到20/35,就是可接受的底限。

包处长觉得顾骜身上已经再也没有潜力可挖,而顾骜觉得与其在这些小钱上再纠结,不如让国家以最小的代价稍微买点教训——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教训。

其实这次的事儿,只要国家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敢确认这是“国际最先进水平”而非仅仅“填补国内空白”,那完全是可以一开始就不要风险代理,而是直接全资把律师费掏了,干嘛跟香江人谈分成制呢?

在这种状态下,包处长和林国栋“在友好祥和的氛围中签了约”。

顾骜则在他的实习报告上总结了这次的谈判经验,并且建议“在下次遇到此类情况采取非风险代理,并成立由技术人员而非外事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

他并没有越级装逼,而是让包处长审批、署名之后,再往外事局递。这样包处长也算是知情了,领导功劳也少不了,算是很会做人的稳妥处置了。

签约完成,包处长第一时间给京城打了电话报捷。

京城方面立刻表示了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