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页

锦衣夜行[校对版] 月关 1829 字 2022-11-11

夏浔向朱棣拱拱手,道:“皇上,郑公公方才所言,只是计较于货物往来之利益,仅此一端,实在是算不得甚么了。”

众官员纷纷响应:“是啊是啊,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何须与蛮夷互通有无,争其利益呢!”

夏浔微微一笑,说道:“臣觉得,下西洋之利弊,若只计较这点买卖得失,那就落了下乘,要看它到底是有利还是无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朱棣的脸拉长着,都快变成鞋拔子脸了,他强捺着不悦道:“你讲!”

“是!”

夏浔对朱棣的表情恍若未见,朗声道:“首先一个,沿海城阜,如长乐、宁波、太仓、泉州等地,富庶繁华,商贾云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海市,如果没有海市,这些沿海城阜,何谈兴旺?下西洋,带动沿海城市的文化、经济和民生全面发展,这是一笔无法估算的收益。”

“嗯?”

文武百官俱是一愣,郑和首先反应过来:“原来辅国公是向着我说话的!”

朱棣也反应过来,不过他却没有像郑和那样露出明显的喜色,而是狠狠瞪了夏浔一眼,板着脸道:“讲下去!”

“是!再一个,宝船下西洋,需采购大量中原物品以资贸易,如郑公公方才所言之瓷器,若不是用于西洋贸易,这景德镇的青瓷、福建德化的白瓷……销量哪能如此之大?佛山原本只是一座孤村、几处铸坊,若非番舶始集,南北巨输,安能由几处作坊,发展成偌大的一座城阜?”

此时文武百官都知道夏浔实际上是站在郑和一边的了,一个个好不懊恼,夏浔也不理会,继续道:“由此,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丝织、松江的棉织、芜湖的印刷,杭州的茶业……带动了地方多少发展?

再延伸开去,冶铁、锻造,造船、航海、天文……在这个过程中,又带来了多少技术的发展?更不要说交通西洋,会带来多少物种的流入、多少文化的交流了。”

“下西洋,除了使我大明威名远播,四夷宾服,我大明货物流行万国,四海诸夷皆以用我大明之物为尊荣,更可使其心向天朝。再者,纵是蛮夷,亦有所长,我大明下西洋,以己之长换己之短,既张国威又足国用,名利双收,有何不好?”

太常寺卿林承易忍不住反驳道:“辅国公所言貌似有理。可国公可知道,自郑和下西洋归来,番邦朝贡频繁,其贡船抵达,一应运送,皆由地方抽调徭役,民力耗费之大,不可计数。比如自广东运送至京,因为舟楫不通,常需翻山越岭,百姓苦不堪言。

再者,海外国家入贡并无定时,若其来时正逢农忙,抽调劳力,对地方危害更大。军民递送一里,所使徭役不下三四十人,俟候于官,累月经时,早荒废了农务。

等那贡使归国时,又从我国购得大量货物,沿路有司均须出车代为载运,少者数十辆人,多者百余辆,男丁不足,连妇女都要服役。番使所至之处,势如风火,叱辱驿官,鞭挞民夫,更是屡见不鲜。朝廷招怀远人,反增近人之忧,这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