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页

锦衣夜行[校对版] 月关 2033 字 2022-11-11

见了夏浔,左丹又一躬身,说道:“国公,刚刚收到的消息,皇上巡阅龙江驿的天策卫,对天策卫大加表彰,还敕令兵部、五军都督府予以效仿,加强对功臣子弟的训练。”

夏浔听了神色一紧,沉声道:“皇上此举……莫非是要用汉王了?”

他在藤萝架下脚步沉重地踱着,过了半晌,脚步渐渐慢下来,终至稳定,他抬起头,望着头顶青翠的藤萝,缓缓说道:“谁来领兵,关键在皇上;我们要阻止汉王,关键是要弄明白皇上到底有没有易储的念头。有易储之念,亦或是疼爱儿子,不同的想法就得用不同的手段,理解错了,就要弄巧成拙了。”

“咭咭咭!”耳边传来儿子逗弄青蛙的笑声,一惊一乍的,夏浔转眼望去,看见儿子已把青蛙倒出了竹篓,用小棍儿去逗弄,青蛙一跳,吓得他返身便逃,嘎嘎笑着扑向巧云,其形其状引人发噱。

夏浔看着儿子,一丝了悟渐渐浮上心头,他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道,:“左丹,你速去查明几件事情,第一件……”

第856章 给你挖坑儿

夏浔详细地调查了皇帝对东宫平素的各种礼遇和交流。

自从朱高炽成为太子之后,虽然朱棣在几个儿子里面,最不喜欢这个大儿子,但是既然立为了储君,他还是尽心培养的,他不在京城的时候,概由太子监国,他在京的时候,许多奏章也都批转太子,由太子批阅,藉此培养他治国秉政的能力。

木恩虽然成了东厂厂公,但是他管理内书房这么多年,在内书房岂能没有几个心腹,更何况皇上身边还有他的义子沐丝,很快就调查到了这方面的资料,根据内书房的记载统计,一直以来皇帝批转东宫处理的奏章虽略有增减,但是其数量是大致稳定的,没有什么变化。

另外,太子在东宫,每日都是向父皇请安,父子二人见了面,除了唠唠家常,就是皇帝向太子询问些学业、太子向皇帝请教些治理国家的政策,在这一点上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连父子俩每天碰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也没有变化。

夏浔调查的非常仔细,甚至连皇帝见了太子的时候,神情、语气、头一句话,乃至赐座、赐茶的细微之处也不放过,仅仅就是这些看似无用的资料,最后呈送到他面前的竟然厚达一尺。

夏浔对所有资料都反复比对、揣摩,最后吩咐人把这些材料拿去销毁的时候,他终于确定:皇上并没有要易储的意思,他倾向于朱高煦挂帅,很可能是因为朱高煦在讨伐鞑靼时的卓越表现,并且那段时间父子俩朝夕相处、并肩作战,感情有所回暖,所以才又有了宠爱之意,对儿子有所纵容。

对皇帝来说,想满足儿子挂帅出征的要求只是对儿子的一种关心和宠溺,但是表现在朝堂上,众臣子如何解读,那就不好说了。天策卫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敏感了,当初弑兄篡位的李世民就是天策上将,这是对亲王和国公还要高上一级,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至高职位。

大明当然没有天策上将这一职称,但是天策卫恰巧与天策府用了同一个名字,皇帝把天策卫赐予汉王,是否是易储的讯号,文武百官们早就在暗中揣测了。如果让朱高煦夺了兵权,到安南立一份大大的功劳回来,那时朱高煦必然再度成为朝堂上最亮的一颗政治明星,必然会有人以为皇帝要易储,从而投奔汉王,为他摇旗呐喊。

到后来,本无废太子、再立新储的皇帝也未必就不会产生这种心思。所以夏浔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并没有懈怠,他以一个父亲的心态,分析了朱棣的想法,然后就开始着手进行反扑了。

为了说服太子以进为退,夏浔私下里很费了一番唇舌。因为太子和解缙都担心皇上有易储之意,如果这样的话,再发动自己的隐蔽力量实施“捧杀”,恐怕会弄巧成拙,万一皇帝顺水推舟,那就不可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