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锦衣夜行[校对版] 月关 1874 字 2022-11-11

配合的如此默契,

李景隆,是多么极品的一个人吖!

※※※

燕军一路追杀,李景隆落荒而逃,被燕军切断了他与围攻北平城的明军间的联系。

此时,天色已晚,燕军长途奔袭也是人困马乏,燕王见北平仍在自己手中,急迫的心情已经平定下来,因此鸣金收兵,安营扎寨,他自大宁归来时,从大宁、松亭关、兴州等在陆续获得了大量粮草辎重,只是运输不便,现在还姗姗行于其后。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李景隆的营盘被他连窝端了,这里还攒着不少粮食呢。李景隆的中军大营设在郑村坝,所以辎重给养都是运到这里,再由他拨付三军。因为朱高煦不断袭击明军补给线,补给运来不易,李景隆要供应五十万大军吃用,那消耗何等惊人,因此节衣缩食,不舍得大手大脚,这一下全归了朱棣。

这些粮食供应李景隆的五十万兵马有点困难,可要供应朱棣的十五万人马却很容易,三军将士俱都吃了一顿饱饭,那些弃械投降的明军可怜巴巴地看着,馋得直咽唾沫。如何解决这些降兵,成了燕王朱棣马上就要解决的大问题。

杀是不能杀的,不只燕王,燕王麾下将领也都达成了这个共识。如果把降兵都杀了,那就是最愚蠢的行为,誓必让战意本不坚决的朝廷大军从此与燕军作战勇往直前,再不思退路。可是都收下那也不成,燕王养不起这么多兵。

朱棣思索良久,对左右将领道:“兵在精而不在多,本王虽少兵马,然南军实不可用。南军久离故乡,人心思归,军心不稳,留之只能坏俺军心,且本王粮草有限,养不起这许多降卒。不如放之归去,以懈朝廷兵马决死之心!”

左右将领连连称善,朱棣便下令给这些降兵吃顿饱饭,并告诉他们,次日一早,放他们还乡。

朱棣营中吃喝不愁,仓惶逃离的李景隆部却是连帐篷都没有了,这一夜忍饥挨饿、担惊受怕的,夜间竟有士兵悄悄弃械逃走。士兵逃走不希奇,希奇的是朝廷讨逆大将军、五十万朝廷大军的最高统帅曹国公李景隆李大人居然也做了逃兵,他和自己那扮作亲兵的爱妾抱在一起,颤抖到三更时分,终于忍无可忍,颤抖着下令拔营南去。

这位仁兄一旦决心要走,当真是归心似箭,连围在北平城外的各路兵马,都没留下个亲兵去想办法捎个口信,等到天亮的时候,朱棣营中士兵惊奇地发现,对面曹国公驻营之处居然空空如野,数万兵马夜间调动行军,居然没有传出一点声息、没有被燕王军中察觉,如果李景隆对敌做战时也能做到这般神鬼莫测,当真是天下无敌了。

燕王闻讯,也不追赶,只将被俘的南兵全部遣出了大营,这些南兵两手空空玩了命的向南逃去,他们的盔甲武器全被朱棣给留下了,每人只由燕军发给了两个馍馍和一封信,燕王朱棣发动全营上下所有识字的士兵连夜抄下的一封信。

这信当然是那位经子、九流、星历、医卜、戏曲、音乐、历史、兵法、黄老诸术莫不精通的全能型人才宁王朱权为燕王捉刀写就的檄文。

朱权这封檄文,比他四哥朱棣写的更好。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末乱离,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然后平定天下,立纲陈纪,建万世之基。封建诸子,巩固天下,如盘石之安,夙夜图治,兢兢业业,不敢怠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