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页

锦衣夜行[校对版] 月关 2348 字 2022-11-11

可是一连两次,他都预测失误了,耿炳文十万火急给他送来的不是大捷的战报,而是请罪的奏章,朱允炆从上古圣君的美梦幻想中苏醒过来,勃然大怒,拍案骂道:“耿炳文昏庸无能,将士们贪生怕死,真是深负朕望、深负朕望。”

匆匆闻讯赶来的一众近臣们面面相觑,耿炳文败得太快了,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以前他们对战事都很乐观,一致认为朝廷大军一到,剿灭燕王指日可待,现在他们终于意识到,削藩削到了刺头儿,这个朱老四不是好捏的柿子。

齐泰安慰道:“陛下勿须烦恼,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战并不能定下全局,如今吴杰、吴高两位侯爷的大军正在北上,耿老将军国朝老将,只是一时大意,中了燕逆的诡计,这才痛失先手,陛下可予严辞训责,再令其戴罪立功,相信长兴侯可以……”

齐泰还没有说完,朱允炆便拂然道:“耿炳文昏匮无能,不堪大用!朕岂能再用他?当换一员将领,统率讨逆大军,为朕诛灭叛逆。”

齐泰变色道:“陛下万万不可,临阵换将本是军中大忌,何况,耿老将军身经百战、足智多谋,陛下岂可因一时得失而弃之不用,放眼朝野,堪与耿老将军匹敌之名将还有何人?”

黄子澄道:“谁道我朝便无名将?皇上,臣保举一人,可为陛下分忧。”

朱允炆忙问:“先生举荐何人?”

黄子澄道:“曹国公李景隆。”

齐泰忙道:“曹国公只曾为朝廷练兵,何曾为国征战?曹国公出马,只怕不是燕逆这等久在北疆征战沙场的人物对手,若是皇上定要换帅,臣以为,魏国公徐辉祖可以继任讨逆元帅之职。一则,徐辉祖年轻时曾随父出征,亲历战场,有战事经验。再则,徐达大将军乃我大明军中第一帅,现在军中还有许多徐大将军旧部,若徐辉祖挂帅出征,军心士气,必然大振。”

黄子澄道:“擅练兵者自然能征善战,齐大人身为兵部尚书,难道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吗?至于徐辉祖,虽说魏国公忠于王事,并不曾助纣为虐,但他的胞姐毕竟是燕王正妃,如果战场上魏国公心有不忍,稍纵敌势,岂不被燕王所乘?曹国公李景隆乃大将李文忠嫡子,深通谋略,堪称帅才,是故,臣保举曹国公李景隆挂帅出征。”

朱允炆心道:“九江乃是朕的表兄,自然比徐辉祖更加可靠,还是先生知道朕的心意,九江挂帅,确是不二人选!”便一锤定音道:“就依先生,拜曹国公李景隆为讨逆大将军!”

朱允炆“砰”地一拳捶在御案上,狠狠地道:“吴杰、吴高两路兵马,再加上真定城中的朝廷大军,合计有二十五万大军,朕此番再予曹国公二十五万兵,五十万大军啊,燕逆不败,天理何存!”

第293章 增寿用谋

燕王朱棣之攻势如猛虎,长兴侯耿炳文之守如同刺猥。这一番耿炳文接受了教训,再有什么败兵难民,俱都别处安置,着人看管,把一座真定城守得无懈可击。燕王攻了三日,寸功未建,反而折损不少人马。燕王兵少,可禁不起这么消耗,眼见死的死、伤的伤,朱棣极是心疼,连忙命令收兵,聚集众将商议对策。

夏浔对燕王有两度救命之恩,又曾救过他的三个儿子,此际俨然已是燕王心腹中的心腹了,这样的场合当然少不了他,但是夏浔现在并非燕王麾下的统兵大将。

自家事自己知,夏浔知道,无论如何,自己不可能是一块领兵打仗的料,就算他在现代的时候是某军事院校的优等生,大部分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术战法搬到这个时代也是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的,那些所谓更先进的战略战术,在错误的年代、错误的战争条件下就是一团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