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柳暗花明(上)

“孙老板,还没有!”

陈雪梅这段时间带着七个员工应付全国各地邮购图书和字帖的顾客,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出去寻找出售的门面?她以为孙健只是说说而已,章老师辞职下海也要等二个月,开设分店最起码也是开过年的事情,等忙过这个阶段,她再派手下的五个销售员在孙健指明的地方寻找。

“我给陈经理出个好主意,让人多做几块牌子,贴上购买门面的位置、面积、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在江昌司洞口、江阳周家村和江口航站路一带,多找几家副食店,每个月给五元钱,将牌子放到店前,这个主意是昌门解放路与民z路交汇处,一个推车卖烤红薯的周大爷告诉我的方法,你吩咐员工将一块牌子交给他,也每个月给五元钱的宣传费,就说孙健求他帮忙。”

“碰到有出售门面的老板,就直接找你联系,碰到有人出售,你带着万福泉一起去看看?二证一定要齐全,门面位置要好,门面越大越好,房子破点烂点问题不大,大不了我们推倒重建!拿不准的,等我周六下午回来定夺!”

“好的,孙老板!”

陈雪梅一脸的震惊和激动,孙健就要在江城三镇建立连锁店了,门面越大越好,这就是气势!

孙健下午四点半又打了个电话回去,五十万册字帖已经进入钢城新华书店的库房,对方支付了一半的书款、五万二千五百元钱(扣除了五万元的预付金),二十万册字帖被搬到租用的仓库内(万福泉儿子的房间内),上批十万册字帖已经卖出去了三万三千六百多册,批零兼营,全国销售,加上广告效应。

销售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好!

江城晚报周末版上的启明书店广告没断,《故事会》和《月报》上的启明书店广告也在继续。

孙健还指示陈雪梅在《长江文艺》和《芳草》上面长期刊登广告,这两本文学杂志在这个时代相当有名气,全国发行。

这也是启明书店实力的证明!

老百姓相信广告!

花钱买名声,启明书店的品牌就是无形资产!

“低价买书,到启明书店”被越来越多的读者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