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授箓

叩问仙道 雨打青石 6454 字 5天前

据说道门还有护坛六大师,确保整个科仪严格按照道门仪轨进行。

接着,阳洛上人又说了些规矩,少年少女们点头如捣蒜,再也没有说笑的心思。

……

云团急坠,旋即众人只觉脚下一震,待云气散去,发现自己落在一座山崖上方的石台上。

“随我来。”

阳洛上人顺着石阶,步行向山顶走去,众人连忙跟上。

行不多时,前面走来一个青年。

阳洛上人停下,笑着打了声招呼,“三师兄要去哪里?”

“哦,九师弟回来了。”

青年扫过阳洛上人身后众人,“师门又要开坛授箓了?师弟带来的这些弟子资质如何?”

阳洛上人微微摇头,“这里面没有我三阳门的弟子,资质好坏,和我们无关。”

秦桑等人都站在后面,看着二人交谈。

听到阳洛上人之言,秦桑心中一动,扫过众人。

自从来到此界,秦桑发现这里没有‘灵根’的说法,但资质也有好坏之分。

他已经悄然查探过这些少年少女,皆身具火灵根,显然是有关系的。

和阳洛上人说了几句,青年便要离开,阳洛上人连忙叫住,“师兄,你可知此次科仪,由哪位长老担任监度师?”

青年沉吟片刻,道:“这次应该轮到师伯了。”

“原来是师伯他老人家。”

阳洛上人松了口气,不仅关系亲近,师伯宽仁之名也是人尽皆知,不用担心受到训斥。

接下来,阳洛上人将他们安顿在一处寮舍,便匆匆离开,直到七天后才回来,带上众人去往三阳门授箓院。

此次,秦桑得以亲眼见到三阳门宗坛了。

无关人等都被拦在授箓院外。

他们先是被带进一个庭院,庭院门前挂着‘三阳宗坛’的匾额。

庭院内有一个巨大的广场,正中放置一座立耳圆鼎香炉,冉冉灵香从鼎中升起。

广场后方乃是一座大殿,殿顶紫气氤氲,挂有一匾——三阳殿。

等他们走进来,广场上总共有三波人,皆站在香炉之外,足有数百,正是此次参加授箓的三种弟子。

一是三阳门弟子,二是三阳门附庸,三是秦桑这般外人。

三阳殿殿门紧闭,在三阳殿前稀稀疏疏站着几个年轻道士,有的执幡、有的来回走动,气氛还算肃穆,却总有种粗陋之感。

“爹爹不是说授箓科仪非常隆重吗?”

秦桑旁边,一个少女面露失望,看向身边的少年,是她兄长。

少年举止沉稳,微微摇头,“爹爹说的是道门授箓科仪,当年爹爹曾有幸观摩,据说不仅仪式盛大,规矩也极多。从开坛请水、箓坛演礼、申文发奏、安坛礼香,到接驾、请师、参神、谒祖,再到上表发愿、圆满谢圣等等,堪称繁琐。三阳门非是道门正传,不像道门那般心存敬畏,能简则简,几天前,阳洛上人在天上为咱们讲解科仪礼数,就算箓坛演礼了。”

少女懵懵懂懂,点了点头。

这时,一名三阳门弟子走过来,环目一扫,冷喝:“肃静!”

霎时鸦雀无声。

忽闻一声磬响,三阳殿缓缓开启。

秦桑目光微凝,看清殿内景象,大殿后方立有两尊塑像,乃是三阳门开派祖师。

塑像前设有长案。

塑像和长案仅仅占据大殿一成的空间,在三阳殿内部,最醒目的是一座法坛。

法坛形制和秦桑见过的箓坛近似,同样分为三级,上置圆坛,中坛八角,下坛四方,象征三天三界。

此坛正是三阳宗坛!

此刻,三阳门弟子手持神幡鱼贯而出,在三阳殿前分为两列站定。

殿中只剩两名道士,一位老者乃是升玄真人,另一个高髻道士也快接近升玄修为了。

二人站在香案前,手举贡香,恭恭敬敬对祖师像行参拜大礼,念诵经文。

秦桑细听几句,知他们念的是道门《请箓法词》,只不过被改的不伦不类。

道门叩请神仙之箓,三阳门则将一切归功于宗门祖师。

接着,等待授箓的秦桑等人也在三阳门弟子带领下唱诵《请箓法词》,内容不外乎伏望慈仁、请授神箓云云。

三阳门的仪式果然简单,诵完《请箓法词》即可以授箓了。

首先受箓的是三阳门真传弟子。

广场最左侧的少年少女依次向前,最前面是一个身形单薄的少年,得到允许,走进三阳殿,神情充满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