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大明第一个小区

杨凡开发皇城北大街,新修的是双向六车道的水泥马路。不仅仅是路面硬化,有下水道和树木绿化带。而且极大的拓宽了这条大街。东西都一通到底,直接修到城墙下。

主路加上预留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新的皇城北街又宽阔,又干净。把南北向的所有街道全部联通。盘活了整个北城的交通。

在六车道的中间,还预留了铺设轨道的空间。目前用绿化覆盖,以后可以铺设铁轨,运营马拉的轨道公交车。到时这条66公里的路将会交通更加方便。

未来如果按照同样的标准重修东单和西单两条大街,整个京城北城的交通就彻底盘活了。以后东城到西城,或者西城到东城,可以做半里地一站地的马拉轨道车。

这条路,现在成为了此时大明朝全国最好的一条马路。不论任何天气都不会走的一脚泥,一身土。好多人都来这条路上看新鲜。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这条路两边的房产必定会升值。这也是今天这里聚集了这么多人的原因。

东城到西城,要么走棋盘街,要么从皇城北大街走。

现在的新的皇城北大街就成了东西城之间的交通要道了。而中间位置地安门大街东边的小区,一下子就变成了核心地段。

加上兴禾超市就在西边,作为配套。听说,杨将军奉旨办的国医堂也要在这里设立医院。还要办一所可以容纳三千名学生的书院,老师都是请的当代大儒。这些配套加起来,直接导致大家发现不赶紧来买房,恐怕就买不到了。

原来皇城北大街这边比较荒凉。杨凡征地,没花太多钱。

北城的北边比较热闹的是鼓楼附近和鼓楼东西大街。东城西城比较繁华的是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

京城有句老话叫做“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东城主要是隆福寺和朝阳门那边住的都是富商。西边阜成门那边官员比较多。

南城基本都是贫民,连城墙都是明朝中期后修的。

南城和北城没法比,城墙和城楼、箭楼十分低矮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