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北方钢铁联盟五(补昨日两章)

大明的百姓不单单是买不起和养不起牛,而是明末的社会极度黑暗,法制崩溃。

百姓自己养的牛马,自己使用的机会很少。地主和士绅、甚至是恶霸、泼皮经常农忙时把农民的牛牵走,白白使用。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养牛。

而朱元章的粮长制度,更是可怕。

官府选择村里富户作为粮长,代为收取赋税,不足的部分,粮长必须用自己的家产补充完整。

更为严苛的是,粮长还要自己出钱,长途运输这些粮食,到官府指定的仓库交割。

运输用的麻袋,装卸雇佣的人工,租用车马的费用统统都要粮长自己出。

而到了仓库,官员还要踢斗。

就是把粮食在斗中装的满满的,还要上尖。然后用脚踢。踢下来多少粮食都归县太爷所有,剩下的才能入库。

明代的读书人,一旦外放了县令,每天都要苦练踢斗技术,这个是吃饭的本事。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基本谁当粮长谁破产。

搞得大明的百姓,争相比穷。越穷越安全。

谁要想着靠着勤劳发家致富,就会发现勤劳只能让你破产。

你比别人多种两颗桑树,好吧,你就是富户了。

明年的粮长就是你了。

土地也比着让它贫瘠下去。

着名的谚语,丑妻、薄田、破棉袄,农家的三大宝。丑陋的妻子,没人惦记不惹祸;不肥沃的田地,没人争夺;破旧的棉袄,能御寒。

现在出现了,这些个人力就可以翻地的神器,简直太对农民的胃口了。

有了这个,谁还养牛啊。

有没有大牲畜可是农村里,判断是否是富户的重要标准。这玩意太符合大明目前的国情了。

除了翻地神器,还有其他各种人力工具。林林总总的,上百种。几乎都是用人力就可以代替畜力的设计。

顿时整个二楼的气氛都热烈了起来。这些东西生产出来肯定非常受欢迎。养牛多贵啊,还费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