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颗粒归仓

这个时代当兵的比狗都不如,到处被人嫌弃。

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当兵的被长官当奴隶使唤,被百姓骂做丘八。除了自己勉强混个饱饭外,根本养不起家,军饷更是拖欠个没完。

只有杨凡这里,才给了他们应有的尊重。军饷是大明最高的,普通士兵月饷三两银子,从来不拖欠。

因为,军饷不是长官发的,而是参军时每个人都发一个兴禾钱庄的存折,每个月军饷都会打到存折上,根本就不过军官的手,想贪墨也没有机会。

其他福利都是营里的司务长负责发放,军官只管日常管理和作战,军纪和功过记录归监军体系管的。

人员的升迁降黜是团里的人事科负责。犯罪的处罚是团里军法科负责的。

权力极大的监军系统和行政监察系统是杨凡的夫人,主母涂山月负责的。没有人能把后门走到那里去。

主母和二夫人是东厂的档头出身,这个身份足够把下面的人吓死。大明没有人敢在番子面前造次。

也就老家丁出身的人能在夫人面前有几分面子,其他人哪敢找事儿。

财政上,总会计师是湘怡,每年的预算和决算都是她来负责。湘怡背地里被称为财神,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出纳是湘莹负责。

审计署是瑶光院长负责的。每一分钱怎么花的,都要审计的清清楚楚。

目前工业、农业、钱庄、军事指挥、司法系统是老爷自己在抓,以后也必然会独立出来。

权力已经被关进了笼子,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存在,就是老爷做的不对,各部门也是可以提意见的。

既然没有人能一手遮天,就保障了士兵们的权力。

士兵们每天都能吃饱,一天有一顿可以有肉食和细粮,保证人人吃好。军饷足额发放,家属分配房屋,全家公费医疗。

关于免费医疗,开始杨凡有些犹豫,但是真的搞起来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费钱,财政是负担的起的。这年代的药物并不贵。

很多病治不好,他也没有办法。

杨凡的医生都是书院里的学生和征召来的各地老中医,给他们一股脑的培训《赤脚医生手册》,然后就分配到各地开办的医馆中去。

能解决哪些问题就解决哪些问题,治不好的也没办法不是。

但是,尽管大病很多治不了。百姓们已经非常满足了。

因病致贫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既然有免费的医馆,即使没有治好,他们也能坦然接受命运。绝对不会找杨凡医闹。

现在当兵的和百姓,不分汉人和蒙古人,每个人都有事情做,没有失业人口。

家家有房子,孩子免费上学,全家免费看病。

这些政策,完全就把人心稳定下来了。社会治安也好到令人发指。

尽管这种保障是极低水平的。基层医生只有赤脚医生,看病只能看小病,大病治愈率很低。学堂也只能认字和学简单的算术,外加农业、牧业、工业的简单知识。读几年就去种地、上工、放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