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蜂窝煤和铸铁炉

待遇上除了基本的工钱,剩下的就是计件工资和年终根据销售业绩的赏钱。厂子需要的流动资金去找湘怡批,然后找湘莹取款。每个月,刘会计做完账目核算,发完工钱,利润上缴到湘莹那里,如果需要流动资金现用现批。

老苍头也是年老体衰干不了重活被淘汰下来的。他年轻时当过煤铺的活计。熟悉这行。所以杨凡就让他来牵头,老苍头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六十岁了还有能当上掌柜的一天。

遵化附近煤矿遍地都是,好多都是自然露头的矿,这里离着滦州很近,后世的开滦煤矿就在这里。遍地都是民间私自开采的小煤窑。

这里煤不值钱。但使用并不广泛,主要是这个年代主要用火盆取暖,一般都是把灶台,灶坑中尚未完全燃烧尽,还在发红的草木灰烬,盛装在炭盆里,一家人围着炭盆烤手脚取暖。

草木灰和木炭还好,如果是煤炭的话,这种火盆的取暖方式,非常不好处理碳气中毒的问题。

杨凡调查了一下,遵化县在大明北直隶那是一等一的富裕地界,这里因为冶铁工业而发财。

民间有相当的购买力,但是做饭和取暖设备非常匮乏。

宋应星铸炮的工作停止了,杨凡让大匠头常珠他们转而生产铸铁炉子和铁皮烟筒。这个东西很简单,杨凡给出图纸,他们自己开磨具就行,这个也不是大炮,不怕有气泡,泥模和铁模都可以。

兴禾铁厂以后不在向外出售铁锭,那个不赚钱,要提高附加值,加工成具体的产品再卖。

铁水一出来,就把生铁直接浇筑成铁炉子。

而熟铁则趁着红软,用石头辊子擀成薄铁皮,然后找了好多半大孩子,用锤子敲敲打打,做炉筒子和铁皮水壶之类的白铁活,这样又安排了一些人就业。

杨凡嘱咐老苍头,把附近煤矿废弃处理的土煤用极低的价格都买来了。防止有人模仿,就是想模仿一时也买不到原料,用好煤来做,在兴禾的一半都是黏土和石灰的土煤粉蜂窝煤竞争面前非得赔死不可。

荒地里土煤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运这些煤可把大伙累坏了,全是从河边码头用人挑,独轮车推的方式走两里路运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