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九原要塞(补昨日欠的一章)

按照杨凡的要求,城墙每隔五十米修建一座马面,上面修建石头砌筑的碉楼。既可以作为守城士兵的住宿地方,也有射击口,可以作为碉堡攻击来进攻的敌人。峖

因为有建设新城的经验,重新规划起九原城来,驾轻就熟。

明代的城池基本都是一个模式。街道都是东西向和南北向,城中心是衙门和广场,南门大街是主要的商业街,两侧是钟楼和鼓楼。

很多小城都是钟鼓楼合为一个建筑。合称为钟鼓楼。

相关的城隍庙、道观、寺庙、文庙等设施也归化出来,开始建设。毕竟一座城市该有的功能都要有。

杨凡带着随军的兴禾书院的学生,一个晚上,就把按照新城的模式,把九原规划好了。

此时,城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士兵和建筑人员三班倒,人休息不停工。夜里也是也是打着火把,或者燃起火堆照明。加紧施工。

工部的随行人员,惊叹于定远伯建设城市居然也如此的娴熟和有条不紊。尤其是水泥的使用,更是让他们惊奇。这种灰色的粉末和沙子混合后居然这么好用。峖

用来砌筑石墙,三天后就坚硬无比,像是一块石头一样。十几天下来,城里一排排的石头房屋就基本搭建起来了。只是因为木工不足,树木也不足,门窗都是窟窿。

这些木材需要到阴山或者草原上小片的树林里去砍伐,这都需要时间,而且需要阴干,还得木匠做成门窗才行。暂时只能用黄河边的芦苇编成草帘子,先把门窗遮蔽起来凑合使用。

城中心的衙门,杨凡索性直接按照欧式城堡的样子修成了城堡。这种建筑既可以作为内城使用,坚固的堡垒,可以在城破后,作为最后的据点。同时,城堡的居住也比较舒适。

城堡带着一个三十米高的塔楼,用来做这座城市的钟楼、鼓楼和瞭望塔。

在城外,杨凡规划了农业用地和牧区。后续计划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和种植牧草。把俘获的牧民改为定居放牧。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他们。同时也可以提高单块草场的载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