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轮式防弹盾牌(补昨日欠的一章)

所以骑兵在进攻步兵的时候,能否胜利的关键点,就在于不给对方布阵的机会。在步兵行军中击溃他们,付出的代价最小。

一旦他们结阵,就变得非常棘手。密密麻麻的长枪,会让战马裹足不前。

这个时候,只能想办法,先用突击部队,把他们冲散。在密集的阵型中突破,切割开对方的阵型,使得阵型散乱,然后再进行主攻。

这个时代的步兵一旦被突击,打乱了阵型,就会发生大问题。

一般要想突破重步兵的军阵,骑兵最好是具装重甲骑兵。也就是人和马都是具装铠甲的。就像历史上金兀术的六千铁浮图骑兵。

这样才能对抗,密集的长矛阵列。但是,蒙古人都是轻甲的,这些人都是牧民征召兵,就是一身的皮袍子,只有十夫长才有皮甲,百夫长才有锁子甲。要到千夫长以及更高的军官、贵族才有扎甲。

而杨凡敢这样子布阵,是因为,他使用了新城兵工厂生产的,引进了现代理念的轮式防弹盾牌理念,自己造的轮式盾牌。

这种盾牌是三毫米的钢板铆接而成。除了正面,还有两个向后倾斜的侧翼面。中间有观察缝,可以用来观察敌情,也可以用来做射孔,射击三眼铳和钢弩、鸟枪、燧发枪等。

这种盾牌防护面积大,有驻锄,放下后根本不怕骑兵冲撞。

盾牌下面有三个轮子,分别在正中间和两侧后掠翼侧板的末端。

进攻时,士兵可以推着前进。防守时可以把驻锄插在土里,牢牢的固定在地面上。

两个百户只见的空间足足有五六米宽。这是留给敌人的骑兵冲进来的通道。在两个盾牌之间,有三股带刺的八号线铁丝绞成的绊马索。绊马索离地只有一尺多高,在草原的草里根本看不见。

工兵在第一列军阵的后部出口处,打桩埋设了好多脚手架钢管。

这些钢管在土里有两米深,土上面有四米高。这些钢管因为竖着像电线杆一样埋的深,所以非常的牢固。

在骑兵脖子的高度上,拉了细钢丝。因为细小,骑兵在马上,根本看不见。这些布置都是用来杀伤一冲而过的骑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