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果然颔首:“瞧着不错。重光可愿唤其师长来,问问才学品貌?”

燕清见吕布虽有了这意象,也还是十分慎重的,便打消了劝说的想法,遂吕布意地将执教那人的所有夫子叫来,又退出吕布与他们交谈的内室,手里捧着那人申请进学时的详细资料细看。

翻到卷头,燕清禁不住点了点头:有那龙章凤姿,果然是甲班的学生。

还是琅琊人士?

他在建起这套教学系统时,并没有狂妄到照搬现代那套,但也做了一番让人目瞪口呆的修改。

小至学子的装束必须由学舍统一发放,杜绝攀比心态,大至万恶的大考小考,多科必修等等,只要是冲突没大到不可调和,又的确有益处的,燕清就毫不客气地拿来用上。

可想而知的是,这么稳打稳扎下去,只要再过些年,他就可以试着运行那在这推举制盛行的年代,堪称惊天动地的科举制了。

凭燕清一人,想实现这些无疑是痴人说梦。可有蔡邕和徐庶的鼎力辅助,这几年功夫下来,现在‘官学’的规模之大,早不是当初的小打小闹可以相比的了。

申请入学的,也从起初那清一色的在寻常规则下出头无路的寒门子弟,渐渐扩展到普通士人阶层,再到跟世家大族沾亲带故的分支,甚至有不拘一格的真正名门望族之后……

燕清一边优哉游哉地忆苦思甜,一边麻利地拆开了严实的纸封。

只见,在那很是醒目的学生名姓一栏,再清楚不过地写了三个大字——

诸葛亮。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大家都很好奇的岁数(以下都是实岁)

目前是196年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