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长安

所以,李善这封信的意思就一个,需要确定一个主事人……这也是如今还在雁门的李善要装糊涂耍赖皮的根源,谁知道李渊会选谁?

沉默了片刻后,李渊的视线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河东战事,何人总理?”

殿内众人,有人将视线投向了李世民,毕竟军事上秦王向来当仁不让,也有人看向了裴世矩,对抗突厥,这位资历最深,又有选曹之能。

李世民的眼角余光瞥了瞥对面的太子,挺直身躯,拱手正色道:“数万突厥南下,刘世让奉父亲之令经略马邑,理应由其主持。”

“父亲所询河东战事,非仅马邑一地。”太子李建成摇头道:“襄邑王叔去岁八月,于汾水、沙河两败突厥,生擒乙利达官,缴获颉利可汗所乘战马与铠甲,进献报捷。”

将太子、秦王都叫来,不管议什么事,都这模样,大家都心知肚明,李渊更是无语,转头看向了裴世矩,“弘大?”

裴世矩笑着说:“虽刘世让得陛下授意经略马邑,但并州总管理应总理河东战事,如若陛下另有所选,可加河东道行军总管一职。”

殿内好几位都在腹诽,这老狐狸倒是会一推三五六……并州总管向来是河东第一人,而李唐建国以来,行军总管当方面之责,非皇族不可任之,李孝恭、李世民、李建成、李瑗、李道玄都曾经担任过此职。

裴世矩只是顺水推舟,并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偏偏还给出了个可行性很高的建议。

“河东道行军总管?”李渊喃喃低语几声,如果另设行军总管,倒是能压得住李神符、刘世让。

李世民咳嗽两声,“父亲,若马邑失陷,或许突厥转功雁门,孩儿愿坐镇河东。”

“襄邑王叔骁勇善战,何许二弟亲自坐镇?”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向李建成,“难道大兄又有意亲征?”

听到这个“又”字,李建成的脸都僵了,打人不打脸好不好?!

更别说,让我去面对可能的数万突厥大军,老二,你够狠的啊!

尴尬的氛围中,李渊暗骂了几句,都是不省油的灯,二郎这是旧事重提,这指的不仅是去年太子自请亲征山东一事,更是指前些时日太子有意迁都避让突厥一事……你没有迁都的想法,那就去面对突厥吧!

谷鎌

李渊更恨大郎看事不明,用脚后跟都想得到……这都十月份了,突厥攻陷马邑之后,转攻雁门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刘世让、李神符守不住雁门,太子亲征才可能碰到突厥。

这时候,裴世矩突然开口,“陛下,何人探知数万突厥随苑君璋南下……刘世让经略马邑,理应时时探查,他都不知……”

“是怀仁。”李渊嘿了声,“颉利可汗之子欲谷设,处罗可汗三子郁射设分领大军南下。”

裴世矩微微颔首,这太蹊跷了……居然连领军将领的名字都打探得到,他决定回头要让人去问问。

李建成向前挪了挪,轻声道:“父亲,河东道行军总管非皇族不可任之,三胡……”

李渊瞄了眼跃跃欲试的李元吉……这位倒是能压得下刘世让、李神符,但去年山东战事顿足不前,实在有点让人不放心。

更重要的是,当年李元吉任并州总管,刘武周破雁门而入,李元吉弃城逃回了长安,几乎将整个河东拱手相让,连老巢晋阳都丢了。

李世民笑吟吟道:“襄邑王叔自幼敬兄,不如让淮安王叔出任,必能从中调和。”

“淮安王叔?”李建成嗤笑道:“数战数败,何能服众?”

呃,李神通除了当年在关中起兵之外,不多的几次出战都败北,是宗室将领中比较平庸的一位,不比李瑗强多少。

李世民立即点头道:“太子所言极是,那淮阳王弟虎牢一战率先破阵,山东战事先败后胜,擒斩刘黑闼,平定河北,当能服众。”

李建成一时语塞,如今闲置的宗室将领中,李道玄是战功最为卓著的,而这位未必对李世民俯首帖耳,但肯定不会站在东宫这一边。

李渊扶额,觉得有点头痛,“裴监?”

裴寂苦笑了两声,犹豫半响后轻声道:“不如……任城王?”

李道宗,如今任灵州总管,之前的灵州总管杨师道转任原州总管,半年多前,割据朔方的梁师都遣派其弟梁洛仁,引数万突厥兵围灵州,李道宗坚守灵州,与杨师道内外夹击,大败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