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雁门关(上)

在场众人的情绪都有些奋然,只有两个人还在坐着,一个是淮阳王李道玄,另一个是庞玉,就连代州总管秦武通也在与几个中层将校叙话,声音还不小呢。

刚开始庞玉还有些不悦,他觉得李道玄说起魏嗣王故事是在排斥自己,但很快他就不这么想,或者说他无所谓了。

庞玉非常清晰的感觉到,原本摇摆不定的军心在李道玄抵达之后迅速的稳定下来,并且汇集在李道玄身边,人人口中都在说李怀仁,甚至还能听到李怀仁当年的爵位“邯郸王”。

秦武通斜眼看着庞玉,这段时间他非常非常的烦这位韩国公,还真把自己当做上司了啊,他是个识趣的人,在李道玄抵达之后第一时间就靠了过去……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争不过李道玄,不是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是对方与李善的交情,另一方面秦武通也没多少自信应付这场大战。

下面的将校个个都不傻,也非常清楚李道玄抵达之后立即召见诸将,并且频频提及李善的原因,没有人,至少没有人公然会拒绝,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

一员身材雄壮的将领大步向前,拜倒在地,高声道:“殿下,突厥复来,频频出没雁门关外,截断来往,马邑及顾集镇、桑乔镇被突厥猛攻,末将请命出关。”

庞玉忍不住叱喝道:“雁门重关遮蔽河东,大小途径均需重兵把守,何敢轻言出关?!”

视线扫了扫秦武通、薛万彻,庞玉深深吸了口气,“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开篇明义,你以为只有你读过啊!

秦武通还稳得住,薛万彻这个莽汉已经忍不住了,“韩国公要效仿药师吗?!”

这句话登时引起了一阵骚动,一个脸上带着箭痕的青年军官冷眼看着庞玉,他是代县本地势族出身的李绅,早年出任过李善的亲卫,在顾集镇一战的最后时刻随其出寨冲锋,幸运的活了下来。

李善战后在代州养伤数月,在与李靖的交易中,将手中旧人都安插在了各处,这也是后来让李靖很不舒服的一个因素……倒不是李善有其他的心思,那么多人跟着自己水里来火里去,总要给人家好处吧?

类似李绅的例子也不止一两个,这也是李善至今在代州军中还有着极高威望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