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页

又据《考工记》记载,古人为使丝帛柔软洁白,将丝帛用草木灰水沾湿后,放入贝壳烧成的灰,古人称之为“蜃”,加水浸泡。

这是因为草木灰水和贝壳灰可以发生反应,产生强碱——氢氧化钾。

一般衣服上的脏物质以油类为主,大部分油类属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其水解程度加剧,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而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而显碱性。

在这一时期,除了草木灰,人们还使用动物油、植物油、皂角,以及碱盐等混搭的方式清洗衣物。

汉代时人们已经知道用天然石碱洗涤衣物了。

金代时人们在石碱中加入淀粉、香料,制成锭状出售。

明末时,北京有了专门出售人造香碱的铺子,其中“合香楼”“华汉冲”等一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还在销售盒装桃形、葫芦形玫瑰香碱。

老辈人说的“胰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南北朝时,贾思勰已经提到用猪胰去垢。

唐代“药圣”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有一个配方:用洗净的猪胰,研磨成粉状,加豆粉香料做成颗粒。

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

后来人们又把胰子和香碱合在一起,做成汤圆大的团,如桂花胰子、玫瑰胰子。

有了水和草木灰等表面活性剂,人们的衣服洗得干净多了。

但是无论是用捣衣杵还是用手搓,洗衣服都很辛苦。

有没有省力气的洗衣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