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攻占魏国皇都

陛下求我做太子 景以 2658 字 5个月前

李世民不知道自己的精心部署,已经被薛万彻、李孝恭知晓,并且他们还将计就计,表面上在前线和李世民打得不可开交,甚至处于劣势,而暗地里,李孝恭派遣麾下大将,绕过李世民部署中的薄弱处,直取李世民的后方。

后方是什么?

李世民的大本营也。

李世民的家人,还有他手下将领的家人,都在大本营。

而当李世民知道时,已经晚矣,李世民的妻儿都被李孝恭抓获,还包括其他人,比如程咬金的妻儿,尉迟恭的妻儿,等等。

闻讯的李世民大怒,立即挥兵回击,但是等他回到地方,对方已经逃了。

妻儿的被抓,让李世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同时李渊下了诏安旨意,如果李世民愿意投降,可以免他死罪,妻儿无事。而像程咬金、尉迟恭这样的武将,如果他们愿意投降,妻儿也不会有事。

这是阳谋。

如果李世民不投降,那他不仅对不起自己的妻儿,而且也对不起自己的手下。而这样的主君,又如何能让手下人信服?

所以李世民陷入了两难,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最终,考虑许久的李世民有了决断,那就是不投降,继续进攻准备拿下长安,营救家人!

妻儿和皇位,李世民选择了皇位。

而这个选择,让尉迟恭、李勣等人心中一片冰凉。他们效忠于李世民,那是因为认为他是明主,但是现在呢?连自己的妻儿都能舍弃,这样的人还值得投靠吗?

就连最支持李世民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失去了信心。

至于整个玄甲军,更是军心萎靡。

不过李世民和尉迟恭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李孝恭派人押解他们的亲人去长安时,临近长安城时,早就等候的秦仙踪和罗成,率领黑虎堂的精锐,劫走了他们的家人。

当然了,劫走的都是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李勣等人的家属,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家人则没有营救。

李渊手中必须握有李世民的家人,这样才能让李世民成为一个不仁不孝之人。

而救走的这些家属,则被安排送往了大隋。

.......

唐朝的局势基本成了定居,李世民走错一步棋,接下来会满盘皆输,杨霜也不用太操心那里,有李靖在,以后直接采摘果实便是了。

而杨霜的重心还在魏国这里。

当张辽、曹仁陪同曹植领兵回京后,大隋的兵马再次发动进攻。仅凭徐晃一人主持,而且只有十万兵马,岂会是对手?所以边打边退。

很快,杨霜的兵马就打到了郎溪。

而另一边,苏州城也被另一支大隋兵马拿下,平波侯也在太湖旁边攻伐。

可以说,以太湖为一条东西线,往北的区域已经尽数落入大隋之手。

而太湖到魏国皇都还有多远?

只有两百多公里。

大隋的兵马三日便可兵临皇城之下。

而蜀国也在啃食魏国,兵分三路,打到了潭州、韶州、衡州,并且继续往东攻来。

可以说魏国的处境堪忧。

曹昂登位后,听说曹植游说张辽领兵回京诛杀逆贼,随即下旨给张辽、曹仁,让他们莫要被曹植蛊惑,继续回前线戍守,抵御魏军才是大事。

张辽接到旨意后,距离魏国皇都还有几十里路程。

张辽觉得很难办,一方面是新皇旨意,一方面是为了报答先皇知遇之恩,必须彻查清楚真相,左右为难下,让他不知如何进行下一步。

但很快,曹仁就做出了选择,他趁着张辽不注意,直接擒拿了曹植,然后将曹植押入皇都。

并且,曹仁劝导张辽,太子登基天经地义,谁能保证那名先皇内官说的就是真话?而且,他们的家人还都在皇都城中呢。

张辽无奈,为了家人,便留兵马在城外,而他和曹仁回京请罪。

曹昂还能用到两人,所以便没有处置他们,并且礼贤下士,委以重任。

至此,魏国的朝局才算稳定了下来。

但是现在的魏国已经今非昔比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元气大伤。

不知不觉间,进入了酷暑节气。

大隋也停止了进攻,这么热的天气,士兵们也受不了,只能等到天气凉爽才能继续出兵。

这便给曹昂喘息的时间。

曹昂召集司马懿、张辽、曹仁商议对策。

面对隋、蜀的不断蚕食,该如何应对?

面对此时的局势,司马懿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隋国和蜀国是铁了心要灭魏国,就算割让国土赔偿也没有用。只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抗衡对方。

而现在魏国皇都距离隋军太近,只有区区两百余里,所以司马懿建议曹昂离开皇都。

先迁到南方,然后以皇城为阵营,在这里阻断隋军的南下。

皇城城池巍峨坚固,隋国就算有火药,想要攻破也得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