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最叫他感到别扭的,还是日日沐浴在小皇帝那充满温柔怜爱的目光中、以及需假装不知郭圣人三不五时的偷偷窥看……

陆辞一觉好转,便下榻谢恩,想即刻回府,然而赵祯被那日情景吓坏了,哪里敢让他那么快回去?

在问过御医,得知他伤势还未痊愈后,赵祯拿出了难得的强硬态度,光明正大地将他留下来,愣是按着他再养了半个月的伤。

陆辞哭笑不得,却拗不过固执的小皇帝,只有无奈地接受了这份关爱。

这种情况,就一直持续到御医最终点头,道他已彻底恢复为止。

赵祯在不舍地目送陆辞出殿后,终究还是没能说出、自那日起便埋藏心中的不安。

他始终认为,那块好巧不巧冲他砸下、若不是陆辞拼命相护、落到他头上就能要命的金饰,怕是上天对他的不满惩罚。

是小夫子舍身相救,才让他躲了这一大难。

地震之害,古今相同,说白了不过是自然规律下的结果。

但在不知科学原理的古人心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将它与贪官败政、恶主犯错联系起来,导致人心惶惶。

自大宋开朝以来,运气就一直称不上好,大小灾害频繁。

而京师地震这遭,更是以大内为中心,哪怕损害不大,却因位置敏感,在朝中点燃了激烈争执,争执的矛头明指政事堂。

纵观前朝,每当国家发生大灾难时,尽管鲜少有人胆敢问责天子,但皇帝要么会下罪己诏、担起责任、以安抚民心;或是宰执知情识趣,自去请辞,吸引火力。

比起政事堂,显然朝臣们对这脾气温和、远比先帝要勤勉谦逊得多的小皇帝要满意得多,因而在发难时,默契地避开了赵祯,尽冲着政事堂里的宰执大员去了。

若非陆辞因救驾有大功,官家明摆着对他是死心塌地地回护,他定然因擢升最快、资历最轻、惹来眼红最多之故,成为众矢之的。

陆辞在大内静心养伤的这一个月里,外头都快为要罢免政事堂中的哪位、共要罢免几位的事,吵得快翻天了。

毕竟每罢免一位,就腾出一空来,他们纵无机会,属他们一派的亲密官员,也能多一份希望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