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具体的接待,可轮不到他们说了算。

不过片刻功夫,陆辞就等来了刚好在这一带军营训练兵士的英州团练使、秦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及泾原、仪、渭州、镇戎军缘边安抚使,曹玮。

就如他手下兵士们的第一反应一样,乍然看到个风度翩翩的俊俏郎君,微微笑着向他拱手一礼时,久经沙场的曹玮也有些迟缓。

他辗转于狼烟四起的各个边州,于沙场上出生入死多年,现年岁渐高,一身旧创,身体可谓大不如前。

诸事力不从心,他早就萌生了回汴京去,同仅剩的那几位家人团聚的愿望了。

纵难落叶归根,但能与家人常伴,已叫沙场老将心满意足。

然而奏疏从年年递,到季季递,再到月月递,都如泥牛入海,不见回音。

直到数年前娘亲重病,他心急如焚,连发数封奏疏,再恳请京中勉强称得上友人的几位文臣说情,只恳请官家容他回京探母。

最后虽被应允,但他仅仅停留了数日,就再度被任命做秦州知州,再带着一堆派遣职事,重新回到边远州府去了。

正因不断改任,远赴任所,他才连娘亲的最后一面,都未能见上。

他难免心灰意冷,按例呈上奏疏,恳请丁母之忧,奈何官家仍是不等他守制满期,就重新派下任职。

就在他以为此生回京无望时,冷不防地就等来了一纸佳音,还叫他很是难以相信。

当知道来人是陆辞后,就更觉得此中微妙了。

对陆辞这人,他虽远在边州,但也略有耳闻:既知是数年前因三元及第,而名声一时无两的‘文曲星’,也知其手底下陆续攒下不少扎实的政绩,是个颇有担当和能耐的才俊,更知陆辞之所以仕途通畅,平步青云,几年内就擢升至朝中从三品大员,让同年望尘莫及,最大的仰仗,还是官家的欣赏和太子的重用。

这样的出彩人物,怎就毫无预兆地被打发到秦州来了?

曹玮琢磨来琢磨去,也琢磨不出其中玄机。

他是将门出身,在京中待得时日却不算长,说得上话的友人几乎没有,更谈不上能有给他通风报信的渠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