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陆辞倒无瞒着他的意思。

他出入相府时,并未刻意遮掩过行迹,很快就会被旁人知晓,更何况是耳目灵通的林内臣了。

在话不宜多说的情况下,陆辞只笑了笑,以跃跃欲试的口吻:“王相有意雕琢磨砺我,岂不是将我视作璞玉的表现么?更何况,不论是留在汴京,还是去到地方上,纵有千辛万苦相待,只要能报效深厚君恩,我皆愿往。”

林内臣笑了笑,遂不再多话,而是乘上车舆,回宫去了。

在途中,他还叹息着想,这陆辞虽身负才学,也一度受陛下看重,但说不准的,就要到此为止了。

许是对方初入仕途,履历太浅,才留了这么些天真的傲气。

不然怎么会莫名得罪了当朝宰辅?

王旦可是出了名的脾气温吞,连寇准三番四次冒犯到他头上,都毫不计较,还愿反过头来举荐寇准,在陛下前为其开脱的。

他思来想去,也只能得出,恐怕是陆辞这一后辈求差遣太过急切,待人太过轻薄,才连王旦都看不下去,非要出手镇压,不惜竭尽全力说服圣上,也要尽快把人撵到远远的汾州去。

说是平级差遣,但一个在汴京中,一个远在汾州,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简直存在着天壤之别。

哪怕只是一资成,也要整整三年时间。

想到陆辞那乐观得很是天真的说错,林内臣就忍不住皱起眉来。

三年啊!

别说三年了,以陛下的忘性,除非一直在身前晃悠,恐怕不出三月,就能忘得一干二净。

哪怕真在不久后立了东宫,也不见得还记得这一早早任命好的太子舍人。

而在地方上任职,哪怕表现再优异,要隔重重山水传到帝都,再从诸多奏疏里脱颖而出,简直千难万难。

不然在地方上苦苦熬资历,等成资的那些大小官员,又怎么会挤破头都想进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