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从放榜唱名那日起,就一直殷殷期待着正式授官这日的新科进士们,也顾不得酸陆辞同内臣都能相谈甚欢的模样,只老老实实地在底下站着,强行按捺着内心的激动。

太宗、太祖时,进士所授之官既低,出官之后,亦鲜为长官所礼。

与那时的窘境一比,现今这位官家,在授予官职时,可要优厚多了。

即使每甲待遇皆有不同,随等次逐级下降,但再怎么比,也比前些年的好上太多。

在一再强调皇恩荣重后,终于到了众人满心期待的重头戏,只听林内臣无比清晰流利地念道:“——以新及第进士第一人陆辞为将作监丞,第二人蔡齐,第三人萧贯为大理评事,并通判诸州。第一等十三人并九经关头为秘书省校书郎、知县;第二甲为二使职官;第三甲为初等职官;第四甲并诸科为试衔判司薄尉;第五甲并诸科同出身,并守选。”

宣读过诏书后,林内臣向陆辞递去带笑一瞥,便施施然地上了马车,回宫去了。

这次的授官安排,与上回贡举的所差不多,众人或喜或忧,但总体是舒了口气。

叫他们最感到意外的地方,却是状元陆辞所得的授官。

官家对陆辞的看重偏爱,可谓众所周知了。单是层出不穷的赏赐,就看得人人眼红。

怎么到了授官时候,反倒循用常调,不见出格了?

他们却忽略了,陆辞及第时年方十七这点。

若按旧制,及第时年未冠者多将守选,复游太学深造,待及冠后进行召试,才得以授官。哪怕是一路受到破格提拔,得官家倚重的晏殊,也留秘阁读了三年书,方得召试的。

陆辞得以省下这三年,官家和寇准都没少费工夫,丁宰执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

在心绪复杂地看了眼宠辱不惊、仍是淡然微笑的陆辞后,不知里情的众人就默契地移开了视线,各自挂心自身的处境了。

在前四甲的有了明确的着落,自是万分欢喜,矜持地彼此恭贺起来。

而第五甲的虽早有预料,但真正得知要守选时,还是难掩失落。

毕竟守选可不只是等候空缺那般简单,且不说那空缺是好是坏,是远是仅,更愁人的,就是迫在眉睫的吏部铨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