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3.晏殊当年的竞争对手:

与他同科的另一名进士姜盖,来自河北大名府,只有十二岁,二人都以“俊秀”声闻天下。

寇准从一开始就心情不爽,很想“抑制”晏殊、提拔姜盖。他给出的理由是:晏殊是江外也即南方人。按传说中太祖时的意见,南人不得为官,但真宗太喜欢晏殊了,就回击寇准说:“朝廷为天下取士,只求有才干之人。四海一家,岂能以南北远近而限制?大唐名相张九龄,更在岭南僻陋之地,难道能弃置不用吗?”一番话说得寇准没法答对。

晏殊、姜盖应“童子试”后,晏殊成绩更佳,赐进士出身,姜盖低一级,赐同学究出身。更赐晏殊秘书省正字,相当于国务院机关秘书。

以上皆出自《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下册》

第六十八章

陆辞虽不解居于深宫之中的皇帝,究竟是如何得知他这一小人物的事情的,但圣旨既已下达,且还当着了无数人的面,也就没有再追究缘由的必要了。

在其他人眼里,这更是不得了的大事——在尚未殿试登科的情况下,就已受官家如此昭显恩宠的,陆省元怕是近些年来的第一人了。

在领旨后,陆辞果断在诸人各异的目光中离了任店,回到院所之中。

等将厚重的木门严实地关上了,他才重得了安静。

横竖殿试将近,接下来的这几天,他是不准备出门的了。

在写信将登榜的喜讯告知家母后,陆辞就整理起了他所归纳的学习资料来。

相比解试省试,殿试所考的内容要简略许多,直接去掉了帖经、墨义和策,唯留诗赋论三题,且都并在一日。

虽说极大地缩小了所试范围,但对长于策论的陆辞而言,可就完全称不上有利了。

众所周知的是,省试以诗赋定去取,但以策论定高下的。

他正因长于策论,才得以瞎猫碰见死耗子,夺得意料之外的省元。

等到殿试这步,策不再试,唯剩论不说,还被排在诗赋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