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页

孙立恩吃了个八成饱,这个程度对急诊医生来说刚刚好。吃太饱了容易犯困,吃不饱又容易出现低血糖。他开着车,载着梅英往现在的中富医院驶去。而她的表姑则被留了下来——胡佳在这里负责看护。

“麻烦你啦。”在车上,梅英叹了口气,“我这次可真的有点头疼了,没见过这种病人。”

梅英以前虽然是科主任,但也只是妇产科主任。纸箱厂医院以往规模不够大,妇科产科没有分家。周边居民但凡有一点选择,也宁可去远一些的妇幼医院或者第一人民医院。纸箱厂医院以前的妇产科基本都是空转。

从这一点上来说,梅英缺乏处理协调整间医院运转的经验。她甚至缺乏协调两个以上科室,进行同步工作的经验。

但梅英仍然要比不少从其他岗位上空降下来的院长更加专业,她比这些院长们更加懂得一线医生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同时也对这些医生们的职业未来和个人野心更有共鸣。

从长远角度来看,梅英必然会是一个优秀的医院管理者,但她现在还需要一些额外的帮助。

“其实我也没怎么见过这种病人。”孙立恩一边开着车一边说道,“连续三次以上误诊,这种事情别说见……我连听都没听过。”

“你觉得连续误诊了?”梅英倒是没往这里想,她一直觉得这四次大概是某种漏诊——常宁第一人民医院和宁远第二中心医院的医生大概是漏掉了某种潜在病症,而正是这种病症导致了李雨涵的三次发病。

“肯定是连续误诊。”孙立恩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四次发作都是癫痫样症状,而且都伴有明显的锥体束受损表现和脑膜刺激征表现。如果是感染所致,她早就因为其他并发症死了。”

脑膜刺激征和锥体束受损都是比较严重的症状,当它们出现在一个十几岁小女孩身上的时候,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但李雨涵却表现的……并不是很严重。

平心而论,浅昏迷和半天内抽搐十余次都是非常严重的症状表现,但和致残,智力损伤甚至死亡相比,它们已经算非常轻微的了。

“所以我觉得,之前的三次,包括现在这一次,都不是感染。”孙立恩把车停在了停车场里,然后对梅英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更倾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某种先天疾病。”

梅英下了车,带着孙立恩往装修一新的中富医院走去,她的步伐很快,“我先带你去和她现在的主治医生见个面,然后咱们直接去病房看看患者。”

孙立恩点了点头,这是正常流程。作为宁远四院的规培医,他的执业地点被局限在了四院里。理论上来说,在自家的中富医院给人看病这也算违规行为。不过好在自己并不打算直接大包大揽,把李雨涵的所有治疗内容都收到自己身上。只要有了一个正确的诊断,其他医生也完全可以继续接手开始治疗。

“梅院长,您来了。”接诊了李雨涵的医生是个四十来岁的副主任医师,他看到梅英的第一眼就仿佛看到了救星似的迎了上来,“感染科那边还是坚持感染的判断……”

“他们就是搞感染的,当然看啥都是感染了。”梅英笑着安慰了两句面前的副主任医师,“老钱,跟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孙立恩孙医生。宁远四院综合诊断中心的医生。”她特意强调了“综合诊断中心”六个字,并且说道,“今天正好孙医生来了常宁,我请他过来帮忙出出主意,做个会诊。”

“哦哦,宁远四院的医生啊。”这名钱副主任换上了满脸喜色,“郑国友还好吧?他现在是在你们院急诊科当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