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页

疲惫不堪的刘主任回到了营地里,随后叫来了孙立恩询问患者的治疗情况。

“人情况怎么样了?”刘堂春半靠在自己的椅子上,有些费力的抻了抻腿,“后面的检查完善了没有?你的初步诊断做了没有?”

“做了。”孙立恩点了点头,从手上的铝制文件夹板里拿出了自己的诊断书,“初步诊断为运动型横纹肌溶解症合并低血糖昏迷;急性肝肾功能损伤;代谢性酸中毒伴高血钾症。”

症状和刘堂春预计的差不多,他点了点头,“以前每年宁远搞马拉松的时候,都会有几个这样的选手被送到医院里来——不过同时有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和低血糖昏迷的倒是少……”他话锋一转问道,“治疗方案呢?”

“目前的治疗以吸氧、大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碱化尿液、利尿、保肝为主。”孙立恩皱着眉头说道,“透析仪已经上了,不过一个小时前的血气分析结果还是不太好——h值倒是上升到731了,但是还到不了74的碱化尿液目标值。”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并没有被完全扭转,这是个慢功夫。”刘堂春摇了摇头,“咱们这边没有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设备,只能用普通的血透机先顶着。”他嘱咐道,“注意一下血透机的工作时间,积极监控患者的血钙和血钾浓度变化。”

“患者从入院到现在也有六个小时了。尿量很少——现在也就20毫升。”孙立恩继续道,“我已经把数据发给周策他们了,让咱们院里的医生看一看,是不是需要再用一些……其他的手段。”

其实哪里还有什么其他手段可以用的呢?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在透析仪的支持下也能活下去,但要让一个波利坦维亚的贫困男性持续接受透析治疗,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急性肾衰竭无法被扭转,那他除了肾移植以外没有任何出路可言。

刘堂春也明白孙立恩的意思,他摇着头叹气道,“尽人事知天命,咱们努力做就行了。”

孙立恩看着刘堂春面前的波利坦维亚地图,小心翼翼的问道,“那……转移患者的事儿……您有眉目了么?”

“还在讨论。”刘堂春也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他一指地图道,“现在的问题是,咱们的直升飞机航程不够,如果天气不合适的话,说不定还没飞到河口就没油了。”

孙立恩看着那副地图,琢磨了一会后指着地图上的一个标志问道,“这是啥?”

“那是咱们维和部队的驻地。”刘堂春看着孙立恩的手指答道,“国内派的维和部队,大概有两个营的士兵在那边——如果波利坦维亚的局势继续恶化,这里是咱们的撤退路线之一。”

把队伍带到维和部队营地进行撤离,是刘堂春这次回国争取来的底牌之一。这种事情倒是没什么可瞒着其他医生的。毕竟在这种局势动荡的国家里,多一张底牌,大家的心里也会安稳很多。虽然维和部队距离七局营地足有两百多公里,但这支队伍还真就是医疗队的最大靠山——什么人都不如人民子弟兵靠得住。这是几乎所有中国人的一致看法。

“部队?”孙立恩顿时眼前一亮,“在维和部队营地进行油料补给不行么?这里离河口地区也就四百公里不到吧?”

“那也不能在人家那里补给啊,维和部队严守中立,咱们的飞机是海军的……”刘堂春先是否决,然后有些迟疑,最后猛地一拍大腿,“好主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