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页

这就是超导电流。

原理把外来的电子流,当成自己所需求的电子一部分,用核心的库仑力去顺势输运它,让其在自己身边流过,于是超导电流不仅不受到阻力,而且还获得了一份来自核心的输运力。

在原子库仑力的接力输送下,电子畅通无阻,形成了电阻为零的超导现象。

从超导形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超导和普通金属导电,原理似乎是截然相反的。

超导是低温降低电子速度,导致出现了超导现象,而普通金属导电依靠电子活跃度。

电子活跃问题,反应到压缩金属中,又出现了不同,因为压缩金属的电子活跃性增强,是因为组成粒子被压缩,可以理解为,原子内部粒子‘空隙’减小,距离减小相互作用力就增强,就导致了电子活跃度增强。

但是,超导材料并不是普通金属,好多超导材料普通状态下并不具有导电性能,不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原子对于电子的束缚能力非常强,可同时,压缩材料电子活跃度也得到了增强。

于是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原子内部就更容易形成电子缺失现象,从而使得原子挪动核心的价电子,相邻核心又挪用,所有的核心都向某一方向近邻挪用,于是形成外层电子的公用。

核外层电子公用的状态就是物质的超导状态。

这个原理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同的材料导电性态是不同的,而被压缩后的超导材料,确实会提升达到超导临界值的温度,只不过提升多少还是要看实验结果了。

……

实验开始前,赵奕再次去看了下,实验覆盖区域的超导材料。

这是实验的主要目的。

目的当然不是什么制造超高温超导材料,而是想要检验超导材料被压缩以后,超导反重力效果是否会减弱。

这个结论对于破解‘空间压缩后粒子吸收能量的去向’非常有意义。

如果发现超导反重力的效果被弱化,就证明了一点——空间吸收压缩粒子效果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