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页

赵奕对大家的鼓励是发自内心的,但其他人大多都很不理解。

“项目拖了太久的时间?”

“多久?”

孙磊就疑惑的问道,“据我所知,昆仑二组才刚组建吧?”

周庆道,“你来得晚,赵院士说的时间,应该是从我们运来样机算。”

“到现在多久?”

“快半年了,我们是年后三月份来的,现在都九月份了!”周庆回答的很认真。

“半年?久?”

孙磊呆呆的听着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屋发动机组是昆仑发动机组分出来的,出来的时候就带着一大批人和技术,他们做的工作只是在原有的基础进行修正、改善,结果用了八年多时间设计才定型,后续制造出了样机,而到了现在距离能装配战机,依然还是遥遥无期,感觉最少差上两、三年。

燕华大学这边研究昆仑样机才半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了核心的涡轮叶片材料研发,又论证了压气机放气活门设计,成果可以说十分斐然。

但是,完成设计?

“后续还有很多工作,按照这个进度来说,最快,最快,也还要一年时间吧?”

孙磊是按照赵奕的工作效率来计算的,换做是王屋发动机组,别说是一年时间了,再给三、五年能设计定型,就已经可以接受了。

……

孙磊远远低估了赵奕的速度,因为他不了解赵奕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