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页

最开始的想法就是用自己的能力,比如《联络率》、《监察律》,给发动机找问题、解决问题,做出新的设计、完善的方案,但仔细想想并不是好的选择。

一个是发动机太过于复杂。

这个复杂并不是说他无法完成,而是某一个部件的完善,会让部件的参数发生变化,就肯定会影响到其他部件,甚至整个发动机的运转。

另外就是,做出新的设计、方案,并不一定会被采纳,比如说,技术限制问题。

哪怕是他做出的设计、方案,比原来的更加完善、效率更高,但工厂不一定能做出来,因为更好的方案也许就牵扯到更高的技术,而高效率的部件想发挥效果,也许要用到更好的材料。

等等。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赵奕仔细考虑了一下,干脆决定来个大修正,既然是要帮助完善昆仑发动机,就肯定要努力做到最好,他做研究也是这样,就算是放在应用领域也一样。

所以完善肯定要制定个流程,不能说完善了第一个、第二个部件,结果发现第二个完善好,第一个部件还要受到影响。

那肯定不行。

赵奕仔细看着发动机设计资料,对整体有了个更深入的了解,随后就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了。

第421章 燃烧室的完善方案

动力工程实验室。

项目组的人耐心的拆卸着样机,他们对拆卸工作已经很熟练了,几个专业的工人、工程师,并没有整机拆卸的经验,但有过两、三台样机的安装经验,对各个部件的了解更多一些。

样机就是专供实验研究、展示用的产品,偶尔就会有部件替换,所以整机拆卸成几个部件,再进行细节化的拆卸,就变得容易、顺手许多。

在进行工作的同时,几个人也讨论起来,有个叫周庆的工程师,就说着,“你们说,赵院士为什么决定要把样机拆散?而且是全部拆散?如果是做研究,看看设计图、拆某个部件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