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页

王刚确实是很优秀的老师,机械系的学生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他的课程不是照本宣科,会根据书里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讲解一些实用而有趣的例子,他也会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

同时,他对于课程进度的把握非常出色,学生会感觉每堂课都没有讲多少东西,但距离考试两、三个星期,书本上的知识点都刚好讲完。

这节课就是继续上节课的内容,讲机械设计的逻辑和概念。

王刚准备了几个过去发明的小故事,发现赵奕在课堂上以后,他就没心情说什么故事了,而是思考着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赵奕觉得,我的课程没什么意思呢?”

如果能达成这个目标,赵奕也许就不会来了。

否则……

赵奕觉得他讲课很有意思,以后每一堂课都来听,就真是郁闷透顶了,他可不想步理学院、生命学院老师们的后尘。

王刚仔细思考着想到了办法,学生们觉得他的课程有意思,是因为他确实用功做了准备,再加上授课的经验,自然就会变得有意思了。

“如果我照本宣科的讲,就按照书里的内容说,就没什么意思了吧?”

王刚思考着觉得可行,至于其他学生怎么想,他已经不在乎了,反正就是一堂课而已,讲不好也就讲不好,并没有多大影响。

接下来他就开始‘念书’。

其实也不用一句句的念,书里有什么知识点他都清楚,他就一个个的讲解知识点,不进行任何的拓展,也不和学生进行互动。

这样讲课速度就非常快了。

谈下的普通学生根本跟不上,成绩好一些的也感觉很困难,感觉课程都快变成了背诵,能跟上背的下来就能听得懂,中途有一些没‘背下来’,后面就可能听不懂了。

一节大课,一个多小时。

王刚只是让学生中途休息了五分钟,其他时间都在快速讲解知识点,都感觉是考试之前的复习,而不是最开始的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