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页

应化国也是成就最高的,他不仅是科学院的主任研究员,还在科学院软件所担任所长,级别上来说比刘教授还要高。

应化国看向赵奕的目光,满满的都是欣赏,介绍认识以后,开口却谈起了刘教授的进化算法研究。

这是科学院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项目。

周围十几个人都是科学院的人,有研究员,副研究员,还有几个是博士生以及在职的博士后,研究的内容都是和人工智能算法有关,因为赵奕成为了核心,他们谈的都和筛选法相关,也是因为筛选法放在人工智能算法领域,都被公认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计算机会有大量的信息堆积,人工智能领域中,无论是什么样的算法,目的都是‘更贴近智能化’,就像是人类会对脑中的知识做筛选一样,人工智能也必须要做筛选,才能得出简洁、有用的信息,而没有筛选的大量信息,只会造成内部信息的混乱。

之前的人工智能算法,多和调用数据库、信息比对等有关,筛选法做到了最直接的‘淘汰’。

当然了。

有利就有弊。

如果是淘汰掉了关键信息,会直接造成智能的错误,算法设计过程中的细节设计,反倒成为最关键的部分。

这也是赵奕不在意公开算法的原因之一。

其他人知道了算法,也只是知道怎么去做,细节上还是要自己处理,就像是盖房子,大家都知道房子的模样,都能够比照着去盖,具体是盖出直穿云层的摩天大楼,还是一间可怜的草屋,就完全看能力水平了。

赵奕就这个问题谈了起来。

当真正说到筛选法的时候,也就是刘教授偶尔能说一句,其他人都只能在旁边听着,同时也会感受收获良多。

他们不觉对赵奕高看很多。

事实上,学术界好多人都当赵奕是‘运气好’,因为他的履历一片空白,年纪也实在是太小了,没有加过本人的情况下,很难理解十八岁的学生,怎么能研究出这么多厉害的成果。

现在他们觉得理所当然,赵奕的年纪确实不大,但对算法地理解已经是顶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