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8页

这就是“实在性”的壁垒。

在剩下的日子里,王崎就不断的接受“灌顶”。

另一方面,他也沉浸在崎联的共识前知网络之中。

可能性之兽与终焉使者来自完全不同的历史。可能性之兽所选择的共识算法,和未来仙盟有着本质区别。

它最大限度的保留的情感体验,限制对主体之间有意识的主动交流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个网络依旧有共享知识的功效,但是一切知识都被最大限度的模糊化了。

为了避免“历史不同”而造成的“物理差异”。

所有的知识,都以“灵感”的形式载入。

就好像当初心想哥对王崎做的一样。

而决定王崎对这个共识心灵网络参与度的,就是对群体的共情。

这个网络实际上无时无刻都在进行效用分析和决策甄别,并根据决策甄别的结果,而自发调整心灵网络,调整前知者与前知者之间“共享”的流量,甚至取消某些逆行委员在“不存在的未来”之中进行的交流。可以说,这就是果位的关键要素投射到实体的样子。

而这个“认同”的标准,就是文化体验。

王崎的自我认同,会形成天然的墙壁,甚至会使得部分王崎见不到另一部分王崎。

前知网络也不是割裂的无数局域网。它依旧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不管是怎样的敌人,崎联整体都一定可以调用比他更强的力量,将它撵回去。

主角王崎等大多数的正行王崎,甚至逆行委员会之中更为年轻的分子,都不理解,为什么王崎以理性为尊的时候,还要建立一个基于感性的共识算法。

感性是最靠不住的东西。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即使是王崎与王崎,在可能性之兽开始逆行之旅前,也是相互敌对的状态。

“但这却是在可以知晓的历史之内唯一有成功案例的办法了。”王崎对此只能叹息:“天人大圣的思维不能单纯用理性或感性描述。但如果他们会用人族语言说话,那么人族对祂们的感觉,就一定是偏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