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6章 心痒难耐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44 字 2022-11-06

白克思一听这夹枪带棒的话,自然知道费策贤是意有所指。但许心素跟海汉合作了这么多年,可以说双方之间的信任和依赖都已经非常深厚,交情岂是费策贤一个外来人能够轻易诋毁。白克思笑了笑道:“费大人,以前能够从我们手里直接买到大量武器装备的人,那都是被我国视为自己人的特殊存在,我这样说够明白了吗?”

白克思特地加重了“直接”两个字,就把大明排除之外了,在签署辽东协议之前,大明朝廷可没有什么路子能直接从海汉这边采购武器,也就只是海汉借着葡萄牙人的渠道,隔个一年半载卖一些基本型号的武器装备过去。而许心素这边的待遇当然是大不一样,每次都是装一船金银过来,回去的时候就拉一船武器装备。在许心素与十八芝战事最激烈的时候,海汉还特地派出了军事顾问,到福建去指导许心素的部队作战,这种盟友待遇可不是谁都能享受到的,至少大明现在还没有这个资格。

费策贤嘴角抽动两下,心道你这话还真是说得毫不客气,你把许心素视作自己人,那大明该怎么看待这个事?

可费策贤又不能对着白克思发火,得罪海汉高官可不是他的任务,更承受不起由此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他只能是干咳两声掩饰尴尬,自动跳过了白克思的话不作回应。

白克思倒也没有咄咄逼人,见费策贤主动终止了这个话题,也就不再揪着不放了。其实大明朝廷对许心素的态度,海汉这边当然知道得一清二楚,许心素在福建的动作本来就有很多是出自海汉的意思,大明朝廷对此感到不满是肯定的,但海汉也清楚崇祯皇帝不敢拿许心素动刀,所以便一直让他维持地方军阀的身份。真要是有翻脸的一天到来,许心素和他的家族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导向海汉这边。

看完了一轮铸炮操作之后,白克思便带着费策贤前往下一个装配车间,这里所生产的是海汉专门用来出口的制式燧发步枪。但这里仅仅只是将枪管、枪机、枪托等零件装配到一起,其实看不到零件的生产环节。

“这里每天可以完成三十到五十支步枪的组装,具体视步枪型号和我们的人手安排而定。这里所生产的步枪,全部都是出口到他国。之后我们按照辽东协议内容,出售给大明的制式武器中,也有一部分就是这里所产。”白克思向费策贤介绍道。

费策贤听闻这里所产的步枪日后会装备到大明军中,自然多了一些兴趣,靠近工位仔细观看装配工是如何将这些零件组合到一起,变成一把能够致人死命的厉害武器。但说实话他对这些东西真的是门外汉,看了也弄不懂其中原理,更看不出这操作究竟是好是坏。

装模作样地看了一阵之后,费策贤向白克思提问道:“白大人,这种火枪如果对上关外鞑子兵,胜算如何?”

白克思道:“这可没什么确定的说法,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参战部队的武器只是左右战果的因素之一,但也没有绝对一说。比如战时刚好遇到瓢泼大雨,那这火枪就只能当烧火棍使唤了,跟野猪皮的骑兵肯定没法打。但如果是有遮蔽物的城防战,那守军有几千支火枪基本已经锁定胜局了,因为这玩意儿的射程比弓箭远,辅以防御工事,就可以完全在远距离上压制敌军的步兵和骑兵发动的冲锋了。”

费策贤其实没有听得太明白,但听白克思说来头头是道,似乎很是厉害的样子,当下也只能不住点头表示赞同。

实际上大明没有从海汉大量进口武器装备的原因很复杂,并不单纯是价钱谈不拢,或是政治立场不同的问题,一方面两国对于这项敏感的交易内容都很谨慎,各自都有许多不能轻易妥协的忌惮;另一方面的确是因为海汉的武器产能仍然比较有限,除了自用和提供给几个主要盟友之外,真正能用于向大明出口的产能其实极其有限,也并不足以改变大明目前在国内外战事中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站在海汉的立场上,对大明进行大规模军事援助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案,哪怕执委会口口声声将兄弟之邦挂在嘴边,但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只是外交辞令而已。对海汉来说,一个羸弱的大明当然更加易于影响和操控,所以截止目前,对大明的武器出口依然没有完全放开限制。

按照两国议定的辽东协议,海汉在未来两年内将向大明出售各型火炮两百门,火枪三千支,听起来似乎不少,但实际上这个数目甚至还比不了安南。自去年开始与暹罗国因边境划界问题发生摩擦之后,安南已经向海汉追加了超过三百门火炮和五千支火枪的订单,当然了,这么大的订单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交货,所以也是要分为数批在两年内完成交付。

而不管是出口到大明还是安南的武器,在弹药和备件的供应上都十分依赖海汉。当然自产的火药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性能上要比海汉原产差了一截就是了。海汉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着军援对象的实际战斗力。

费策贤不知道这些国际军火贸易中的内幕,他只想为大明争取到购入这些大杀器的机会。而且他相信海汉让白克思带着自己来参观制造兵器的地方,应该也不只是看看而已,毕竟海汉人可是以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而著称于世。所以他主动向白克思提出了问题,如果大明有需求,那是否可以在辽东协议的基础之上再增加军火订单。

费策贤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的确是在白克思的预料之中,毕竟像辽东那般纸上谈兵操作出来的军火订单,跟在这里实地看到制造枪炮的感受肯定是相差极大的。根据以前的经验,还极少有客户到了这里之后能忍得住不谈军购的,这大明使节看来也没有例外。

“费大人可能不太了解我们这边的情况,我先大致给费大人说明一下。”白克思没有立刻回应费策贤的问题,而是先开始扯起了别的话题。

白克思先是将自家的武器性能一顿猛夸,又列举了过往诸多战例中这些武器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接着又给费策贤讲述海汉目前接到的军火订单已经排到了后年,若干盟友都在等着海汉供货云云。费策贤一开始听得云里雾里,但后来突然明白过来,对方摆这么多条件在前面,就是打算要囤货居奇,漫天要价了。

果不其然,白克思话锋一转道:“照实际的情况来说,这肯定是没法再加了,但如果大明愿意多支付一笔协调费用,那么我这边也可以再想想办法。”

说到底还是要钱啊!费策贤心中对海汉高官的市侩鄙视不已,他虽然不懂什么叫做饥渴营销,但也知道白克思前面所说的那些话,全都是为了最后开价所做的铺垫。海汉的军火外销价格本就不便宜,甚至可以用昂贵来形容,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加价,那的确对买家的财力会是一种考验了。以大明目前捉襟见肘的军费开支,实在很难负担起大笔的军购费用了。

但不甘心的费策贤还是问了一下白克思,这所谓的协调费用该怎么计算。

“原本价格基础上加三成,充作协调费。”白克思也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