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开国庆典(四)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27 字 2022-11-06

海汉目前的军队规模日益庞大,除了海南岛上的数千驻军之外,海外的众多殖民地也同样都驻扎了规模不一的军队。比较集中的驻军地点,基本都选派了少量精英回到三亚来参加这次的庆典阅兵。

远在浙江舟山的特战营自然是必须在阅兵式上露脸的队伍之一,不过考虑到当地的局势还未完全稳定下来,钱天敦并没有选择亲自带队返回三亚,而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年轻军官陈一鑫。此次随陈一鑫回到三亚的队伍只有临时组建的一个排,共计近五十人,其中一多半都是在去年淡水、鸡笼之战,以及北上浙江攻打舟山的战斗中立下战功的人员。让他们有机会回到三亚亲自接受军方高层的嘉奖,也算是钱天敦给予下属的一份额外奖励。这些士兵当中也不乏在外地入伍,第一次来到“京城”三亚的人,孙真便是其中一个。

孙真是山东难民出身,前年到澎湖之后选择了入伍吃兵粮这条路,其良好的身体条件和一身武勇很快就被上级注意到,由高桥南将他调入了特战营中受训。去年年初的时候,还是新兵蛋子的孙真就参加了海汉军攻打台北西班牙据点的战斗。之后又随军北上一路打到浙江外海,舟山船帮老大汪加林便是由他在山村地窖中发现并活捉的。这个战功虽然早就兑现让孙真升官当了班长,但因为他一直在外征战,未曾踏足三亚,所以当时军委签发的嘉奖令实物也就还没有颁发给他。这次也算是营部考虑到他入伍之后还从未到过海汉自家的大本营,特地给了他这个机会来三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孙真老家登莱,也算是海边长大的人,但像三亚这么繁华的港口城市,他此前的确从未见识过。到港后,上司陈一鑫专门找了一天,领着孙真等几个第一次来三亚的士兵在城区和胜利港商业区转了转,向他们介绍了本地的状况。在亲眼见证了街道上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接踵摩肩的人流之后,孙真才确信以前连部的政委和老兵们所说的“南海天堂”确有其事。

海汉在三亚的建设成就,就算是各国权贵来看过之后也赞叹不已,孙真农家子弟出身,连进个登州城都觉得新鲜,就更别说来到三亚这花花世界的感受了。在大明南端的海上竟然有了如此繁荣的一个国度,孙真惊讶之余,也不免为自己和有幸得到海汉援助的移民们感到庆幸。这里的生活状况显然要比北方老家更为富足,能够从处于死亡边缘的战乱之地迁居到这安定的南海天堂,也真的只能用幸运来形容难民们的经历了。

至于说原有的大明国籍今后就变成了海汉籍,孙真并不在乎,他选择当兵的时候就已经自动入籍,早就是地地道道的海汉人了,哪里还在乎大明的籍贯。每每想起祸乱家乡,残害乡亲父老的罪魁祸首便是大明官军,孙真都会难忍心中的忿恨,假如有一天海汉军要打进登莱,他肯定会主动站出来充当大军的带路人。

鹿回头半岛军事基地的规模要比澎湖的军营大得多,孙真入住之后,也就对海汉的军事实力有了更多的信心。而且在这里短短几天他就结识了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既有山东老乡,也有出身于他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的南洋岛屿,从这些人的谈论中,孙真才慢慢意识到他所在的部队其实一直都在为这个国家戍守边疆和开拓新领地,而海汉国的幅员之大,简直超乎他的想象。

从浙江乘船到海南三亚,孙真已经觉得这段航程非常遥远,但这里还仅仅只是海汉领土的中段而已,与他一起受训的战友中,有人的驻地远在三亚以南数千里的海外,与遥远的舟山相距近万里。孙真简直难以想象,如此之大的一个国家,竟然是在几年时间中就不声不响地在南海冒出来了。

孙真当然想象不出海汉的领地竟然是以海岛和海港为主,海南岛和台湾岛两地就已经算是面积最大的单个区域了,并没有大明这样幅员几千里的土地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他只是单纯地认为既然海汉所控制的海疆都有万里之阔,那领土自然是大得不了了,能在如此强大的帝国中成为一名军人,这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荣耀吧。

对于海汉在政治、经贸方面采用的诸多超前手段,范迪门虽然也能根据实际状况作出一些解读,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强烈感到跟不上海汉的节奏。自己还在费力揣测海汉运用报纸这种媒体的手段和目的时,人家早已经迈过了这一步,走到前面老远了。刚才所作的这些猜测和预料,说不定海汉早在实施之中甚至已经完成了其中一部分,就算全都料中也对海汉难以产生影响。

当然范迪门也明白苏克易给自己展示这些商业报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击自己的信心,而是想让自己注意到这些报纸不仅是海汉手中的利器,同样也可以为东印度公司所用。

这种商报上的广告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显然其审查的严密程度远不及时报,基本上只要肯花钱,就可以在报上发布商业信息,这对于远在巴达维亚难以向大明进行自我宣传的东印度公司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宣传平台。

荷兰商人们不远万里运到巴达维亚的那些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手工艺品,在远东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市场,而且也并非海汉那种量产的工业品所能取代,只是巴达维亚距离大明这个最大市场的航程太远,加上双方的摩擦一直不断,贸易往来也一向不太顺畅。海汉控制了福建海峡之后,东印度公司部署在大员的贸易机构也基本失去了作用,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若非如此,范迪门大概也不会这么容易就答应了加入海汉主导的南海贸易联盟,委屈求全说到底也还是为了能把生意继续做下去。

如果将囤积在巴达维亚的货物运来三亚,再在海汉的商业报纸上刊登出售广告,肯定还是会有识货的商人下单采购,这样慢慢操作起来,或许也能逐步将来自西方的商品再次打入大明的市场。另外东印度公司希望从大明购买的各种商品,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求购信息,这样或许就会有供应商自行登门了。

不过片刻工夫,范迪门便已经想到了好几种利用这商报谋利的办法,欣喜之余也更觉得海汉的手段了得。如果东印度公司早年有人能想出这种办法,或许与大明的贸易状况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但范迪门旋即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海汉能采用这种手段来影响和调控市场上的贸易状况,是建立在其已有的政治影响力、军事保障、贸易规模以及与大明同祖同宗的文化基础之上,而这些却几乎全是东印度公司的短板,就算勉强能搞出这么一份报纸来,也不太可能达到同样的成效。而且海汉名下的银行在福广两地的主要港口和城市都开设有办事处,让往来于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商人基本脱离了使用金银货币的交易,这种便捷是其他任何一国都无法提供的。

虽然银行这种金融机构对来自欧洲的范迪门来说并不陌生,威尼斯人早在12世纪就已经建立了银行从事金融业务,但他在三亚参观了海汉银行的运作之后,不得不承认海汉人的操作水平和业务范围都远远胜过欧洲的同行,如果想将西方银行机构引入海汉所控制的地区进行运作,无异于自取其辱,而且很可能会被手段更为高明的海汉人使用金融手段给玩到垮。

想与大明建立贸易关系,就绕过不海汉这一关,而且必须要使用海汉所提供的商业宣传平台,金融结算手段和转口贸易港才行。这些条件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跳进去就爬不出来的大坑,但东印度公司想要打破以往的贸易屏障,还真是非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