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第783章 高雄新貌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27 字 2022-11-06

当然了,大员港的荷兰人在短时间内还是不会饿死的,毕竟他们还有东北亚的贸易航线可以赚取一定的收益。尽管目前日本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断了所有正常的对外贸易渠道,但荷兰人倒是还有自己的法子跟日本西南的地方领主们继续做走私卖买。

由于日本有石见银山这么一个大宝藏,银子在日本贸易体系中的实际价值相对较低,荷兰人在当地的主要贸易内容都是出售商品换取银子,再用这种廉价白银收购朝鲜、琉球、大明等的商品,运往南亚交易。这种剪刀差也让荷兰人在东北亚的海上贸易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不过等海汉在台湾占住脚跟之后,荷兰人的这种先发优势大概就会慢慢被削弱,直至被海汉人迎头赶上。

董烟云回到自己的舱房中,大概是因为心情放松的缘故,不觉就有些乏了。他躺到床上,不一会儿便睡着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从舷窗见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连忙起身收拾一下,出了舱房来到甲板上找到杨运:“杨小哥,怎地还没到地方?不是说天黑之前便到?”

杨运应道:“适才在海上遇到一艘渔船翻覆,停船救人耽搁了一阵。董先生莫急,这便到了。”

杨运说着抬手指向船头前方,董烟云凝神望去,果然远处的海平面上似乎有星星点点的亮光。他在海上跑了多年,自然能想到前方便是有人烟的港口了。

“之前曾听钱将军和厉主任提到,这处港口是被称为高雄港?”董烟云问道。

杨运点头应道:“没错,这地方本地人称为竹林,汉人按着土人发音称为打狗,高雄是执委会直接命名,大概也是嫌打狗之名不雅吧。”

杨运当然不会知道高雄之名其实是来自日语对当地地名的音译,对此执委会也没有做过任何的解释,但既是首长们的决定,那自然是不会错的。

董烟云看着远处的灯火,忽然想起一事问道:“不知高雄港是哪位首长在此主事?”

杨运应道:“此地主事之人乃是工业部安西安首长。”

“啊!原来是安首长,倒是老相识了!”董烟云听到是熟人在这边坐镇,倒也放下心来。福建这边虽然从海南买入的精盐不多,但董烟云倒是在各种场合与安西会过几次面,起码也算得上是点头之交。

半小时之后,与海岸的距离已经能让董烟云看清岸边的状况了。一道极为狭窄的海峡出现在前方,董烟云目测这处航道要比三亚港稍宽、胜利港稍窄,航道两边都有落差约莫二三十丈的小山包,在海边已经算得上是极佳的地形。其中靠南的山包上建有一座竹木结构的简易灯塔,顶端燃着火盆,隐隐可以在夜色中分辨出进出港的航道口。

海汉的航海技术是看家本领之一,能够得到真传的自然也只有极少数能完全获得海汉人信任的归化民。董烟云早几年的时候也曾试图派人到海汉学习或者是直接购买这门技术,但都是被海汉人毫不犹豫地加以了拒绝。

至于说能不能从某种特殊渠道弄到一部六分仪,董烟云其实也悄悄尝试过。但这玩意儿是在三亚内陆田独山区的某个军方所属的作坊里秘密制造,工匠上下工的时候都要接受严格的检查,别说偷拿一部六分仪出来,就算想偷拿零件出来都是不可能的。当时董烟云所拜托的人就严词警告他不可作这念想,因为一旦被海汉安全部察觉,所有涉及人员都会被判处间谍罪——这个罪行基本就意味着要在苦役营里一直待到死了。

而像杨运这样能有幸学到这门技术的人,的确为数不多。这不仅仅是考虑到相关人员对海汉的忠诚度,还因为六分仪的使用涉及到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学识,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比较聪明的头脑,就算海汉人肯教也未必学得会。这么几年下来,算上民团海军在内,整个海汉掌握了六分仪使用技术的领航员也不到百人,算得上是稀缺型人才。而其编制又主要集中在军方和海运部,隶属于商务部的领航员还不到十人,杨运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能在商务部独当一面的人,自然不会轻易被人几句话就给套路到,杨运笑着应道:“董先生过奖了,首长们才是真正的能人,在下能以所之学技为海汉效力,便是无上荣光了。”

董烟云见杨运口风极紧,绕来绕去都对六分仪的话题避而不谈,便果断放弃了继续以此来向其套话的打算,转而谈起了台湾岛的开发事宜:“看航向一路折向东南,莫非贵方所选定的地点,是在大员港附近?”

杨运点点头道:“还在大员港以南,两地相距倒也不算太远就是了。以此船的航速,顶多两个时辰左右便到。”

董烟云追问道:“那荷兰人便真的眼睁睁地看着你们在当地落脚生根?”

董烟云实在很好奇海汉是如何处理与大员港的关系,在许心素和他看来,海汉人为求安心,势必会先驱逐荷兰人,再登台湾岛开埠建港,而以荷兰人一贯的禀性,大概也不太可能坐视海汉就在自己隔壁建立据点。这两家的潜在矛盾显而易见,先不提打不打仗,但居然连闹都不闹上一场,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他先前也就此问过钱天敦,但对方却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要是不把这事弄个明白,实在难解他心头之痒。

杨运当然早就得到了上司亲授机宜,该说不该说的事情他也有数,回应董烟云道:“我们海汉对外一向都是秉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只要荷兰人愿意释放出善意,我们也并不是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在下知道许大人早年也与荷兰人一起做买卖,他们毕竟是一群商人,只要条件能谈拢,我们海汉也可以跟荷兰人做买卖。”

董烟云实在很不喜欢海汉人的这种说话方式,乍一听似乎全是场面话什么都没说,但细细品味,话里却又透露了某些关键信息。这杨运虽然是归化民身份,但说话的口气倒是学了个十足十。

董烟云由此至少能确定两件事,第一,双方已经达成了某种交易条件,并以此来换取台湾岛的和平局面;第二,先服软的是荷兰人,因为杨运的口气听起来应该是他们主动向海汉释放了善意。当然了,董烟云所想不到的是荷兰人并没有主动释放善意,而是因为海汉舰队堵在自家门口而不得不服软。

但不管实际的经过是如何,很显然目前主动权是掌握在海汉手中,光是澎湖的驻军就够大员港喝一壶的,荷兰人肯定不敢主动跳出来挑衅。海汉人甚至不用真正动手,就能对大员港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这样的局面让董烟云在羡慕之余,其实也有些小小的失望,他倒是挺希望双方的争端会上升到战争阶段,海汉势必会向福建官方寻求后勤方面的协助,到时候福建官方才能有更好的理由介入台湾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