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第630章 竞争与威胁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24 字 2022-11-06

“但他们的来历的确是一个谜。”范隆根接过话头道:“我以前也找人多方打听过,但所能得到的信息也跟琼克先生所说的大同小异。没人知道他们究竟来自哪里,唯一能够确认的就是他们抵达琼州岛时所乘坐的大铁船全部都还在胜利港里停靠着,而那种铁船并不是我们现在能够制造出来的。”

“他们最近这一两年在福建折腾得非常厉害,或许以后跟我们正面交手的会是他们,而不是大明的水师。”布劳沃面带阴郁地说道。

布劳沃所不知的是,两个月之前海汉民团军已经跟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了双方历史上的第一次交火。而海汉有心算无心,加上实力本身的优势,在这次交锋中大获全胜,而安不纳岛上的荷兰人竟然连一个人都没能逃出罗网,以至于巴达维亚这边半点风声都没有收到。不过不得不说布劳沃的警惕性还是值得称道的,已经从海汉的种种行为中察觉到了这支新兴势力对外扩张的野心。

“是的,他们向福建官府提供了军事援助,不但贩卖了大量武器给福建官府,而且还帮助他们训练军队,这让郑芝龙的处境已经变得非常尴尬。”斯派克斯对于公司在当地的打算倒是略知一二,此时酒意上来也就聊开了:“总督大人本来是有意扶持许心素,但这个家伙投靠大明之后就没那么可靠了。然后又准备扶持郑芝龙,但偏偏这家伙又不争气,打了几年都打不过许心素。现在海汉人介入之后,郑芝龙的军队更是吃力,控制的海上航道范围也越来越小了。”

斯派克斯所不知的是,海汉人在近期已经派出了船队前往福建,协助当地明军,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明军的协助下,攻克了一直由十八芝把持的福建航道关键位置南日岛。南日岛的易手,给十八芝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无异于断其一臂,失去了这个地方几乎就没有办法再威胁到过往附近航道的船只缴纳通行费用,而每年因此所造成的收入损失至少是数以十万两计。这对近年陷入战争泥潭的十八芝来说,简直是对财政的一次严重打击。

“不过我们的战士在世界各地面对过各种各样的对手,我相信我们的实力一定在海汉人之上!”范隆根说完之后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至少在海战中绝对不会输给他们!”

“为了公司的荣誉!”

“干杯!”

当晚三名指挥官都喝得有点醉,以至于琼克镇长好心地为他们准备的三个妓女也没有派上用场,最后只能每人发了一个银币打发回家了。不过琼克倒不会因此而觉得失望,实际上他也并不乐意接待这些公司总部来的高层人物,因为他们往往都对本地的接待工作和居住环境十分挑剔,稍有不满就会指手划脚,要求这样那样。能够把这几个家伙灌倒,度过一个安静的夜晚,已经是十分理想的效果了。

当然了,这得把他们喝掉的五瓶“三亚特酿”排除在外,光这五瓶酒的价值几乎就相当于琼克大半年的薪金了。如果是他自己掏腰包,那一定会心疼死,还好这些酒都是经常往来这里的老主顾之一,大明海商詹贵赞助的。琼克对这个汉人的印象非常好,因为詹贵每次跟船来到这里,都会抽出时间跟琼克吃吃饭聊聊天,最主要的是他出手非常大方,几乎每次来都不会打着空手出现。比如两个月前詹贵率领一支船队来到这里,就足足在岛上盘桓了半个月,甚至连原本要去巴达维亚交易的事务都交给了手下去办。也就是那次詹贵带来了两箱“三亚特酿”,作为礼物送给了琼克。

在琼克的眼中,詹贵是一个热情而且乐善好施的汉人,有钱又大方,而且看起来没有任何的威胁性,能在异国他乡结交到这样的朋友实在一种幸运。不过他有所不知的是,詹贵上次在岛上待了这么久的目的可并没有那么单纯,他可是带着军方和安全部的指令来到这里执行任务的。

“这酒瓶一点都不比威尼斯出产的差!”布劳沃把玩着三亚特酿的酒瓶,忍不住发出了赞叹。

“近两年威尼斯的玻璃器在大明已经卖不动了。”比较了解市场行情的范隆根解释道:“海汉出产的玻璃器在工艺上不比威尼斯的货差,而且他们的生产量和运费成本都有极大的优势,在价格上可以把威尼斯的货生生逼死。不光是我们,就连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这两年也已经很少贩运玻璃器去大明了。”

从生产工艺上说,17世纪的威尼斯玻璃工匠所掌握的生产技艺肯定是没办法与多了四百年技术积累的海汉相比。尽管穿越集团中并没有专业的玻璃工匠,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打底,海汉玻璃制品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展现出了不亚于舶来品的制作水平,而产能提高的速度跟海汉治下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也是成正比的,从每月供货量三位数的水平很快就提升至四位数。加上琼州岛与大陆之间的距离比欧洲与远东之间近得多,欧洲出产的玻璃器在运费成本的确根本没法跟海汉货比拼。

而促成海汉玻璃制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因素还不止于此,起码还有范隆根并不是特别了解的两个原因,一是海汉的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二是海汉独特的商业推广手法。

海汉从制作玻璃器之初就独辟蹊径,针对大明文人开发了种类繁多的玻璃材质文具,这些兼具了实用性的玻璃器自然是要比纯粹用于装饰的玻璃摆件更容易得到消费对象的青睐。而商务部门为此所专门设计的各种花式促销套路,更是这个时代的商人们打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招数。仅仅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东南两省的文化圈子里便兴起了以使用海汉玻璃文具为荣的风气。对于这些地区身负功名的大明文人们来说,家里没有佛郎机人卖到大明来的玻璃器很正常,但如果连一件海汉玻璃文具都没有,那就真是有点跌份了。

而文化圈所引领的这种消费风气也很快就对社会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影响,海汉出产的玻璃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原本属于欧洲产品的市场份额给抢走了。葡萄牙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因为他们在与海汉建立了商贸关系之后,已经获得了更多的贸易机会,所能获得的好处远胜于从欧洲向大明贩运玻璃器。苦是西班牙人和荷兰人苦,对于他们而言就是真的少了一项高利润的买卖,而且已经不太可能通过技术手段从海汉人手里再把市场抢回来了。

当然了,没办法像海汉人一样深入到大明境内进行贸易的这些西方殖民者在短时间内还意识不到海汉的真正优势所在,在他们还认为海汉人是靠着产量和地理优势来抢夺市场的时候,海汉人早就凭借更高级的技术手段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销售渠道,不再给他们留下可趁之机了。

在开瓶品尝了海汉出产的这种酒之后,三位荷兰人都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也难怪,毕竟三亚特酿就是模仿朗姆酒的酿造方法得到的成品,而在穿越前的那个时空中,朗姆酒可是在欧美地区十分受欢迎的一种酒。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即便是足迹几乎遍布全球的荷兰人,也还没有品尝过这种由甘蔗根茎作为原料的蒸馏酒。虽然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就把甘蔗带到了古巴,从此开始了甘蔗在古巴的种植历史,但欧洲人发现当地土人使用甘蔗汁制作烈性医疗,并因此受到启发研制出隔着烧酒,却已经是18世纪初的事情。古巴真正工业化地开始生产朗姆酒,则是一直要等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等先进技术引入当地。

而海汉所仿制出的朗姆酒,就是按照古巴的正宗口味来的。当然了,类似那种七年以上,甚至是长达二十年的陈酿酒,目前海汉是没有可能产出的。产品基本都是用甘蔗汁原料生产的清香型酒,也有少量用甘蔗糖浆制备的浓香型,比如说布劳沃手上的这一瓶“三亚特酿”就是。

“这跟大明出的白酒口味不太一样。这种酒……比较甜!”布劳沃又喝了一杯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点评:“这或许是用某种水果酿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