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第614章 南日岛之战(一)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28 字 2022-11-06

许心素虽然也组织过好几次对南日岛的攻势,但最后因为各种原因都是无功而返。对于海汉人声称要在一两天之内拿下南日岛,许心素心里多少还是有一些疑虑的。不过既然石迪文已经说过不需要福建明军打头阵当炮灰,那许心素也乐见其成,起码能够亲眼看看海汉民团作战的套路也是好的。

船队在距离南日岛还有近二十海里的时候,便已经遇上了十八芝散布在海上的哨船。拥有三十条船的这支船队自然是立刻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很快便看到哨船上放出一支窜天火箭,飞到半空炸响,看样子是对方的一种传讯方式。

“我只希望他们能准备得好一点,不要让我们白跑这一趟。”面对仓皇发出警报的十八芝哨船,石迪文却是显得一脸轻松,甚至还有意调侃了一句。

许心素有些不舍地放下石迪文递给他的军用望远镜,这个千里镜比海汉军工卖出来的货可是要高级多了。那种铜制外壳的单筒千里镜无论是在清晰度还是可视距离上,都远远比不了石迪文所使用的这个黑家伙。不过很显然这又是一个非卖品,就如同海汉人手里那种可以千里传音的小黑匣子一样。

这两天在“威信号”上待着,许心素才逐渐明白为什么每个去三亚造访留学过的人回来都说自己是井底之蛙,海汉人手里掌握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的确是太多了,简直就突破了许心素所能想象的极限。他甚至一度认为海汉人是不是掌握了什么法术,但石迪文很严肃地否认了这种看法,并且重审这是“海汉科学”的力量。尽管现在还在海上漂着,但许心素已经打算回去之后要多选拔一些聪颖的年轻人,送往海汉学习这些神奇的“科学”。

“许大人,等下或许会有比较激烈的炮火,你是否需要先转移到别的船上去观战?”石迪文倒是很贴心地提前征询许心素的意思。等会一开打,船上火炮一起开火,那种阵势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这老头儿有心脏病之类的毛病,说不定受不得这样的惊吓。

许心素摆摆手拒绝了他的好意:“老夫乘坐这艘船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在最近的距离上观摩民团军是如何作战的,石先生不必在意老夫,只管指挥作战便是。”

石迪文笑道:“许大人既然这么有兴趣,那就依你的意思好了。”

在距离南日岛还有大约十海里,已经能够从海平面上看到南日岛模糊轮廓的时候,十八芝的船队也终于出现在联合舰队的视野当中。很显然南日岛上的守将并不打算死守岛屿工事,而是准备在海上与不期而至的敌人过一过招,不过这倒是正中海汉民团的下怀。

“那么我们就开始做正事吧!”石迪文在主桅瞭望哨确认对方已经升起黑旗之后,便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开始下达作战命令:“打出信号,全体进入作战状态!我军三艘战船脱离大部队,全速前进!”

按照瞭望哨所传来的信息,对面驶来的海船有二十五艘之多。虽然数目超过己方八倍,但石迪文和船上的海军将士却并不慌张,因为对方的船只全是清一色的中式帆船,最大的一艘个头也比不上“探索级”的战船,在海汉这三艘更大型的战船面前完全就是一群绵羊。

此时海上的风向对于交战的双方而言是侧风,客观条件倒是很公平,不过海汉战船的帆索系统更为灵活,对侧风的利用效率也较传统中式帆更高,因此航速上依然占有明显的优势。石迪文下令让轮机舱开始预热待命,视战况走向再决定要不要启用蒸汽辅助动力。至于明军水师的船只,按照事前的约定,他们只需要在外围等着拦截那些漏网之鱼就行了。

目前民政部对福建地区的移民政策也正是以“少而精”为指导思想,在暂时无法大批招募移民的时期,就以海南岛现在所欠缺的手工艺人、水手船员及思想活跃的文人为主要招募对象。对于这些人员,民政部倒是给予了驻外机构比较灵活的条件,允许酌情向移民承诺一些较为优厚的条件,比如说移民到海南岛就职之后的酬劳待遇等等。

相比于普通的招揽方式,这种手段在招揽专业人员时所能起到的作用会更明显一些。特别是有张千仁这个福建出身,又懂得造船航海的人在这边坐镇,招募造船师和水手的效率还是相当可观的。张千仁特别解释道,今年前三月送往三亚的一千多名移民中,有超过三分之二都是水手、船匠及其他手工艺人,技术工匠的比例要大大超过广东那边。从这个角度来说,泉州的移民招募工作也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

石迪文听完张千仁的解释之后才恍然说道:“如果光是看这纸面数据,倒是要错怪你办事不力了。”

张千仁道:“卑职虽然能力有限,但一向都是尽力而为,不敢有丝毫懈怠。另外卑职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望两位首长能够代为向执委会转达。”

“你说。”

“卑职想建议今后能多多派出本地出身的人回来招揽移民,特别是那些移民琼州之后混出名堂的人,他们现身说法会更有说服力一些。”

“就是像你这样的干部咯?”石迪文心领神会地点点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回去之后会向执委会转达的。”

像张天贵一家这样因为搭上顺风船而获得新生的成功者,在招募移民方面的确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事实上张千仁回到福建之后,就陆陆续续从他们张氏家族内部招揽了不少亲属送往三亚,前后少说也有六七十人之多了。如果这样的示范群体能够进一步地增大,那其所能获得的效果应该也会呈几何级数放大。等到了一定的时候,海汉移民这个口碑建立起来,招募的难度就会相应减小了。

类似这样的做法其实在安南施行得最早,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安南朝廷早年是求着海汉出兵帮忙,又赊账购买了大量海汉武器,因此对于海汉在本国搜罗人口的行为也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早两年的时候安南朝廷还自行组织移民,交给海汉这边抵偿战争债务,现在虽然境况不像内战时期那么窘迫,但经济和军事上对海汉的依赖程度却似乎有增无减,而付出人口和土地,就成为了安南为数不多的补偿手段。

现在在安南裔的归化民心中,大多是以能够到海南岛定居为荣,视其为成为真正海汉子民的最后一步。每年安南当地的海汉殖民地都会选拔一些表现优秀的归化民个人或家庭,给予移民海南岛的奖励,这对当地的归化民而言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而现在每年慕名申请加入海汉归化籍的安南民众,都稳定地保持在五位数之上。

其实不用张千仁建议,执委会也已经想到将类似这样招揽移民的策略运用到福建地区。但考虑到许心素这个地头蛇的感受,执委会也一直没有试图扩大从福建挖人的规模。毕竟海汉从福建招揽的移民大多是专业人才,挖墙脚这种事许心素就算明面上不说,心里也一定会有疙瘩。

“海汉银行在本地的推广工作做得怎么样了?”石迪文突然想起出发前宁崎给他叮嘱过的事,赶紧又问了一句。